返回

皇帝老儿拿命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边城告急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京城外,远处官道上一快马飞驰而奔,一路尘土飞扬。只见跨马来人一身戎装,面目神色凝重,双目注视前方手中马鞭不断响彻长空,甚是焦急异常。这一看便是有紧急军情来报。“紧急军情,边城告急,一切人等快快闪开。”来人嘴中不时大声喊出一句。一路上,众人见状纷纷闪躲一旁,让出道路。此时人们心中已经了然,这是又有外敌来犯,又要打仗了。然而此时人们似乎并未对来犯者报以多大的愤恨,而是对这个世道又更添了一份绝望和茫然。如果这是一个圣明的朝廷又何来的外敌进犯,一切不过是作茧自缚,务之必然。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关心的只是谁能让他们平平安安,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从渺小不断走向强大。至于坐在高处的无论是那个民族,或是那个性别的却是无关紧要,只要这个上位者能够满足他们对生活的最基本要求,那么这个人就是他们心中的王和领导者。否则他们就会对他嗤之以鼻,横眉冷对。必要的时候他们就会举起反叛的义旗和这个上位者刀兵相接,以获取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边城的紧急军情在庙堂的众大员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此时的紫禁城里,庙堂龙椅之上,年轻的英宗朱祁镇居高临下,龙颜威仪。堂下文武百官皆都垂手而立,各个神色肃然,一时之间鸦雀无声。英宗年轻的面孔上一双炯目看着众人,目光从每一个人脸上轻轻扫过。他们中有的已经头发斑白老态龙钟,有的眼窝深陷瘦骨嶙峋好似弱不禁风,也有的体态丰腴膀大腰圆,还有的尖嘴猴腮目光深邃,更有的目光如炬身材魁梧。朱祁镇的眉宇间轻轻颤动了一下,好似带有一丝的不屑,似乎早已看透厌恶了这一切。然而仅仅只是一瞬间,英宗朱祁镇就又恢复如初。“众位爱卿说说吧,如今边城告急该怎么办?”英宗朱祁镇静静地看着众人,然却没有一人开口。众人依然静静地垂立在哪里,保持着自己的静默肃然,仿佛龙椅之上的天子询问的并未是自己一般,人人好似唯恐自己作了出头鸟,而没有揣透天子的真正意图而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明哲保身,静观其变好似永远都是他们身居庙堂为人处世的不二法则。

    看着眼前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表情英宗朱祁镇不免心中立时有些不快,不禁龙颜大怒:“平日看你们各个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好一个国家栋梁之才。今日边城紧急军情,事关社稷安危,你们倒好,一个个却与朕装起哑巴唱起大戏来了,倒是都长本事了。”

    年轻的英宗朱祁镇自从执掌皇权以来,在国家治理上并未有多少建树,对他而言要的只是一个皇权在握,一个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绝对权利,一旦多年的努力与争取最终成为现实,他便也就束之高阁,连皇帝最基本的批阅奏章也转嫁给了自己的心腹宦官王振。对于瓦剌来犯一事他也是早早就听从了宦官王振的建议,而此刻也仅仅是例行公事群臣商议一番而已。此时的英宗朱祁镇并不知道由于他对宦官王振的宠溺和放纵,将会对他的大明王朝和他自己带来多大的灾难。

    “皇上切莫动怒……“一个鞠楼着身体看上去瘦骨嶙峋的年迈老者颔首向英宗朱祁镇回道。此人正是吏部尚书王毅。

    英宗朱祁镇并没有为这位年迈的吏部大臣能第一个站出来而感到有丝毫的意外,在他的印象里这个王毅一直都自持几朝元老而骄纵于朝堂之上,门下又依附了众多官员门生,一向自视甚高,自命为朝堂上的泰山北斗,很少将同僚放在眼里,很多朝廷官员也是看其眼色行事。实为朝堂上的一方恶霸。朱祁镇只用眼睛定定地看着王毅,等着他接下来的阐述。

    王毅始终低着头,“只是这游牧民族向来依水草而居,生性粗野,好强争斗,民风彪悍,各个骁于骑射,个人英雄之风盛行。对于窥视我大明江山之野心向来已久,时值当下边城战事又节节失利,臣以为蛮夷之邦只是少于教化,应多以安抚为主,这样既可保我边城社稷稳固,又可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吏部大臣王毅鞠楼着年迈的身体奏报道。

    “皇上,王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蛮夷之邦一向只是靠天吃饭,物资匮乏而已,深入中原而居却也并非他们生活习性,因此臣也认为派人安抚即可扬皇上仁心,也可免于战事。”户部大臣李闯说道。

    “皇上,臣认为应立即出兵,将瓦剌人赶回草原方为正途。如果一味的议和只会显得我大明软弱可欺,更会助涨蛮族人对我大明攻伐之心。久而久之我大明边疆将永无宁日,国力必日渐衰竭,恐怕……“兵部大臣秦纲面色凝重地奏道。

    “秦大人,你这可是危言耸听,祸乱人心。“吏部大臣王毅一张老脸抽搐愤然道。

    “秦大人,你可知你此举将会使百姓陷于无止境的战乱之中。使我大明疲于应对各种战事,户部大臣李闯冷冷地说道。“我只知道不出兵解救边城,就会显得我大明软弱可欺,臣僚无能,长此下去将会使社稷不稳,百姓居无宁日,也会被南疆安南效仿,攻伐我大明。到时恐怕就不会只是议和那么简单了,那可是要亡国的。“兵部大臣秦纲义正言辞的说道。

    一时之间附会之声很快使朝堂上便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个阵营,主和派与主战派。

    看到众人忽然之间热血高涨的像炸了锅的蚂蚁一样的争执起来,一时之间喧嚣不堪,朱祁镇深深地蹙了一下眉头,显得有些很是不赖烦。

    真是一群老匹夫,让讲的时候各个都惜字如金,比谁哑巴演的好,这会却都又各个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只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生了一副伶牙俐齿。更有甚者早已挽起了袖子,面红耳赤的怒视着对方,剑拔弩张的局势似乎一触即发,这朝堂之上恐怕也早忘记了还有天子的存在。看来上了年纪的人虽阅历无数但涵养却并不见得就怎么了得。

    年轻的皇帝看着下面几近失控的场面无奈的摇了摇头,正欲开口忽然之间一只鞋子却朝着自己面门迅速的飞了过来,皇帝眼疾手快之间侧身转头,那鞋子正中龙椅靠背然后跌落在自己的怀抱之中。顿时之间整个大堂鸦雀无声,人人都一脸惊恐地看着高居龙椅之上的皇帝。只见皇帝霍地站了起来,一脸厌恶地捏着自己的鼻子,另一只手提着哪只不速之客有些愠怒地看着下手众人。

    “这是谁的鞋子,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行刺朕,而且还是这么一只臭鞋子,你是想让朕遗臭万年吗?”

    下手众人一听纷纷跪拜在地,不敢言语。更有甚者身体已然犹如筛糠一般颤抖不已。

    “还要朕亲自查验一番你们的脚底板不成,说,这是谁的。”说着皇上将手中的鞋子掷向了众人,一脸威严的看着朝下跪拜的众人。

    “回,回,回皇上,这是老臣的朝靴。”只见吏部大臣王毅颤巍巍的说道,他始终低垂着头不敢抬起,可身体却已不由自主的瑟瑟发抖,面色苍白,额头上沁满了一层细细的汗珠。“老臣不敢冒犯龙颜,更不敢行刺皇上,只是刚才一时失手飞错了方向,还请皇上明查。”

    “哼,量你也没有这个胆量。”皇上有些不屑的说道。“不过朝堂之上你居然无视朕的存在,公然与同僚私斗,你是眼里没有我这个皇帝还是没有我大明律法?“

    “都说家和万事兴,将相和则国家强盛,看来瓦剌敢公然进犯我大明尔等功不可没啊!既然众位爱卿虽已年迈,然而却都老当益壮,更是虎虎生威,意气风发,英雄不减少年。蛮夷之邦屡次犯我边疆,陷我边城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若不加以惩治实有损我大明国威,社稷稳固。因此朕决定讨伐瓦剌,扬我国威,安我社稷,救边城黎民于水火之中。也给各位爱卿一个展现自己,发泄心中不满,团结友爱,帮助调节身体内分泌的一个天赐良机。”

    皇帝环视了一下众人不等众人发表意见又继续说道:“王爱卿,王大人,王老先生,你刚才的行为实属可恨之极,大堂之上无视法度,赤膊斗殴。居然连你的臭鞋子都用上了,倚老卖老,简直有辱斯文,粗俗不堪,实属蛮夷之邦。居然连朝靴都脱了,我看你是不想再在我大明为官一任了。”

    “臣不敢,臣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誓死效忠追随皇上,请皇上明鉴。”王毅直吓得身体瑟瑟发抖。

    皇上摇了摇头,“算了,刚才你虽野蛮之极,有辱斯文,一点都不顾及自己朝廷重臣的形象,但看在你也一把年纪,实属对我大明一片忠心的份上朕也就不与你这老人家计较了。不过朕也希望你日后能够自尊自爱,切莫再要倚老卖老,虽然我泱泱大国有尊老爱幼的良好传统,但年老者也要有谦让爱护小辈们的仁爱,切莫失了身份和修养,那样也只能换来小辈们的厌恶和愤恨。尊重是相互的,还希望王爱卿能够以身作则,方不失王爱卿在朝堂之上的身份。不过话说回来你这脚实在也太臭了,这大殿着实被熏的污秽不堪,浊了众人的眼睛,众人恐怕也数日不能进食。这朕可要罚你。“听到此处众人也都纷纷的极力掩住自己口鼻,以证皇上所言非虚。”既然如此你得有所表示,这样吧,大军即将出征你就出十万两白银为出征将士送行,祝愿他们早日凯旋而归,也算你一片心意,朕与众位爱卿也就忍一忍算了,不过饿几日吧了,你看如何?“

    王毅此时只悔恨的肠子都要青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他宁可刚才被人在地上痛揙一顿。要知道这十万两白银可是他花了多少年心血才慢慢积攒而来的,要知道这贪污受贿也是一个技术活,烫锅边上行走,自己这也是辛苦钱啊!可如今这么以来,这钱又吐出来了,自己还不敢有所怨言,否则皇上深究寻问你财产来路,治自己个财产来路不明之罪,或借此查探出自己贪污受贿等可就不是这个玩法了。所幸就这样吧!总之这笔账他是记在秦纲身上了,大家来日方长。没想到自己今天的一只朝靴竟花费了自己整整十万两的白银,这冤大头当的可真是大啊!着实一个哑巴吃黄连,也只有点头的份。

    “王爱卿已为出征的将士捐赠了十万两军饷,不知哪位爱卿可愿披挂前往?”

    闻君此言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人人各怀心思,有人窃喜,有人纠结,亦有人义愤填膺。

    “臣愿领军边城,诛杀蛮人,保我皇江山永固。”兵部尚书王骥上前奏报。

    “臣也愿领军边城,诛杀蛮敌于阵前。以示我大明天威。”兵部大臣秦纲亦上前执手奏报。

    “臣也愿领军前往,诛杀蛮贼。”兵部大臣王直也上前奏报。

    “臣也愿前往。”一时之间数位武将自愿请命,朝堂之上主战之势瞬间高涨。

    “好,诸位都是我大明肱骨之臣,有如此良将领军边城,定当使蛮族闻风塞外,不敢再踏足我大明半步。”天子居高而下龙颜大悦。

    “兵部尚书王骥,你虽曾长期驻守甘肃,并作为征蛮将军平叛麓川之乱,但念你常年征战劳苦功高,此次就不派你前往。朕看就由秦爱卿前往。”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