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天气的湿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正值仲夏之际,肌肤亲吻着空气,浑身上下犹如被无形的雨水淋透一般,又像是刚蜕皮的青蛇,感觉清莹滑润。以前的雨季只是听闻,而如今置身其中,撇去那些美不可言的意境之外,似乎更需要一点耐心去斟酌她的漫长和柔情。杭州的天气大抵如此,有时候不经意地察觉,从阴郁的云丛中飘下的不是雨,而是无数粒由水组合成形的粉尘,只可在泛黄的路灯下才能看到这比雾清晰而又甚于雨的绵密的“微雨”。草率叫它“微雨”吧,有谁会和天气较真的呢?我想,这是那些游客难以寻觅或邂逅的感触吧。或者,长居于此的本地居民早已习以为常,就没有什么大惊怪的缘故。倘若要说这个南国的天气,我觉得编撰一本书来介绍,也不足为奇。
于是乎,这样爱耍的脾气的天气,把我困在了笼子里许久。突然雨后初霁,仿佛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奇趣,索性在朋友的煽风点火下,便生出一个出去游历一番的念想。如果拿我的脾气和这南国的雨季相比的话,有些地方还真是不谋而合!那即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本是不爱四处闲逛的人,时常固执的认为到书店里看些书更有趣些,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世事的阅历,就渐渐走上了中庸之道。做事虽凭喜好,但恪守不偏不倚,尽管有时循环往复,出其不意,可大致而论还是比较的得体的。这番谬论,我想也是南国雨季的可爱之处吧。
灵隐寺,对我而言,也不算陌生,但只是纸上谈兵,绝无亲身实地的考察。趁着端午假,忙里偷闲,就到那里走了一遭,原本打算昨天的旅行一直延伸至今的,可就是身体的虚弱不能完成完美的计划。这点便印证了村上春树的话,始终保持健康的身体,似乎才有可能在漫长的人生之中完成一个心愿,他在写书的同时,也是马拉松的一员,这点是那些毕其功于一役,爆发过自己才华后,就随便撂挑的作家们望尘莫及的。但是,此时此刻的我显然是两个队伍之外的闲杂人士,也罢,但不妨碍我去看城中有山,山中有寺的一处佳境。
{}/ 此行一游,只在灵隐寺的高墙之外幻想,未见其真面目,难免有些遗憾,然而正是这些美中不足的留白,勾勒出了一种与常人不同的审美经历,说道深处,难道这不是正附和了传统的审美情趣么?就如此草草的安慰自己吧,懂得有舍才有得也是种不错的尝试啊。遗憾中的宝寺,也正是我一直向往的动力,待到邂逅一个有识之士,再与之故地重游,那番美的感触与领悟,我想不是我独自一人所能追求的。留一点渴望,如同新生的月牙,悄悄的等候满月,也是与众不同的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