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陌上花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重生到七三年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九五年出生的楚南烟,不太务实喜欢做一夜暴富的美梦。

    在家是个听话的乖乖女,上学期间不旷课、不早退、不早恋,成绩年级前十,不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却绝对是所有老师喜欢的典型好学生。

    楚南烟的老爸在农村的老家当学老师,就近照料楚南烟年迈的爷爷奶奶。

    楚南烟的妈妈是一个家庭主妇没有出外打工,地里的收成再加上楚南烟老爸的工资,除了让她上学,学钢琴足够家里的开销,却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像千千万万的农村家庭一样,家里生活还行,却剩不了多少钱。

    楚南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有钱人。

    时候楚南烟也曾梦想过成为一名教师、科学家,在明白生活的不易之后。她更想成为一个有钱人,如同人常说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

    在二十一世纪,楚南烟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有钱人。在二十世纪,楚南烟更是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有钱人。

    没错,你没看错。

    二十世纪的70年代。,楚南烟现在在华国的1975年。

    在那个进城要开介绍信,买东西需要各种票的年代。

    楚南烟十分清楚的记得,睡觉前自己的妈妈叮嘱自己要调好闹钟明天要早起情景。

    楚南烟考上了大学明天要去报名,即将步入大学的楚南烟,感觉忐忑不安既兴奋又有一点紧张。

    第二天醒来,楚南烟自己好像大冬天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似的。将所有的紧张和兴奋都冻结在了心里,冷得发颤。

    外面刺骨的冷风,吹到楚南烟的身上,楚南烟再也不能说服自己身在梦中。

    楚南烟现在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时代的自己,再也没有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父母。

    楚南烟现在还是楚南烟,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连左胸口上的红痣都还在同一个位置。

    不同的是这个时代的楚南烟没有疼爱自己的父母,准确来说不是没有,这个时代的楚南烟也曾有一个温馨的童年。但是文革开始以后,因为楚南烟的爸爸是大学教授,被学生批斗,受不了侮辱选择了自杀,楚南烟的母亲带着楚南烟改嫁了。

    这个家变得支离破碎,最后只剩下楚南烟自己。

    楚南烟母亲改嫁的那个男人姓柳,在革委会是个权利不太大的头目,是楚南烟母亲在楚南烟父亲被批斗期间认识的。当时因为楚南烟继父的照顾,在那段时间楚南烟的母亲和楚南烟并没有受太大的苦。

    后来楚南烟父亲死后,楚南烟的母亲就带着楚南烟改嫁到楚南烟的继父家里。

    楚南烟的继父有一个比楚南烟大一岁的女儿叫柳清清,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尚且有矛盾,更何况楚南烟和柳清清这种既不同父又不同母的姊妹。

    楚南烟和柳清清关系十分冷淡,没有说中那种重组家庭的剑拔弩张,更加谈不上和谐。

    楚南烟的继父对楚南烟还算不错,谈不上亲近,却说不上刻薄。楚南烟的母亲却与楚南烟越走越远,后来继父和母亲所生的弟弟柳清哲,让楚南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母亲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母亲。

    1975柳清清高中毕业,每家不是独生子女又没有工作指标的高中毕业生,根据上面签发的红头文件都需要下放到农村。

    柳家在城里暂时没有工作指标,而现在柳清清高中毕业又不是独生子女,按照政策来说必须要下乡。

    楚南烟的继父当然不希望自己女儿下乡受苦,但是现在又没办法让女儿留在城里,急得嘴里上火起了水泡。楚南烟的母亲于是出主意让楚南烟代替柳清清下乡,楚南烟的继父虽然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继女,但是更加疼爱自己的女儿,于是就是让楚南烟的母亲私下劝说楚南烟。

    楚南烟可不是好惹的。

    楚南烟是跟着自己母亲改嫁到柳家,有一次周围的孩儿起哄叫楚南烟拖油瓶。

    楚南烟从就聪明,知道如果这次自己不做点什么,就这么忍过去,那么他们以后不仅不会收敛,还会更加变本加厉的欺负她。

    不过那一大群孩她肯定打不过,但是只和其中一个人打就不一定了。柿子挑软的捏,于是她挑了其中一个稍微比自己低一点儿的男孩儿,直接将那个男孩儿扑倒,然后将自己粉嫩的拳头狠狠地砸在他脸上。

    周围的孩儿当然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同伴儿被揍不上来帮忙,他们上来帮那个男孩儿,楚南烟却像认准了那个被她扑倒的男孩儿,一个劲儿地将自己拳头向那个男孩儿脸上招呼,而对于落到自己身上拳头置若罔闻。

    周围的孩儿看楚南烟打那个孩儿的狠劲,一个个吓的一轰而散,赶紧去找那个被打男孩儿的父母去了。最后的结果以那个男孩的母亲和楚南烟的母亲大吵一架而告终。而楚南烟一战成名,周围的孩儿虽然不太喜欢她,在暗地里仍然偷偷叫她拖油瓶,却不敢再主动去招惹她了。

    当时楚南烟的继父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却暗自心惊楚南烟的强势和聪慧。

    楚南烟从就知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对于周围孩儿的嘲笑,如果不狠狠的震慑他们一下,那个自己以后都不会太好过。果然如同她想的那样,自从那个男孩儿被狠狠地揍过一顿以后,周围孩再也不敢招惹她了。

    楚南烟从就不是个能受气吃亏的性格。现在自己的母亲让自己代替柳清清下乡,这纯属是损自己利别人的事情,楚南烟怎么可能答应。

    更何况楚南烟与柳清清并没有所谓的姐妹情深,就算有让楚南烟牺牲自己成就别人,她也是没有这种高尚的情操的。

    以她无利不起早的个性,怎么可能替柳清清下乡,没有足够的筹码她说什么都不会同意的。

    楚南烟的继父虽然在革委会有点权力,但是这这事儿没有楚南烟的同意是一定办不成的,就算办成了楚南烟到自己单位门口一闹,不仅这个事情办不好,说不定连工作都会丢了。

    如同楚南烟一般处境的女孩儿,受点儿委屈说不定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是这中间绝对不包括楚南烟。如果偷偷的将楚南烟的名字添在下乡的名额上。她一定会闹得家里天翻地覆,一冲动跑到自己工作地方大闹一场也说不定。

    楚南烟的继父对自己继女吃什么都不吃亏的秉性认知颇深,她不想办的事没人能强迫的了,只能想办法让她自己同意。

    所以说服楚南烟的重任就落到了她母亲身上,楚南烟的母亲劝她说就算她今年不下乡明年也要下乡。如果她替柳清清下乡,将家里的粮票布票还有钱都分给她一半儿。

    楚南烟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柳家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女,自己的继父会为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托关系在城里找工作。但绝对不可能今年让自己女儿下乡,明年帮自己这继女在城里找工作。而明年自己高中毕业,再加上在城里没有工作指标是一定要去下乡。

    今年为了让自己代替柳清清下乡,自己的继父可以给自己不少的钱和粮票。而今年自己不代替柳清清下乡,等到明年自己下乡的时候可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楚南烟懂得权衡利弊,代替柳清清下乡不仅可以带走家里不少的粮票和钱,而且因为自己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女是代替柳清清下乡的,以后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朝家里要钱。

    楚南烟没有无私奉献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更不会强词夺理的让别人替自己奉献。她替柳清清下乡,以后她在乡下穷困了朝家里要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楚南烟的继父为了弥补楚南烟还特地又塞给楚南烟了50块钱,再加上之前母亲给的00块钱,还有不少粮票,布票。

    楚南烟算的上是一个富婆了。

    即使做好了下乡后的生活会艰苦一点的心理准备,但是农村生活的艰辛远远超过了从生活在城市里面的楚南烟的想象。

    楚南烟十岁之前,父亲是受人尊重的大学教授,母亲温柔贤淑,她是家里的开心果,家里的公主。

    十岁以后母亲改嫁到柳家,虽然楚南烟与自己的继父关系并不亲热,与自己的母亲关系也日趋疏远。但是生活上却没受什么苦,与自己的继姐柳清清在生活待遇上并无太大差别。

    可以说楚南烟从出生到下乡之前都没受过什么苦。

    楚南烟被下放到北方一个叫杏柳村的乡村,下放的时候正好赶到秋收。丰收对农民来说是一年最喜悦的季节,对楚南烟来说绝对算得上是噩梦。

    照的人热的发晕的太阳,无休止的农活,将楚南烟的骄傲矜持击得粉碎。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沈北城成为了楚南烟爆发被殃及的池鱼,其实被殃及的池鱼都比沈北城幸运。

    其实说上来还挺狗血的,楚南烟到杏柳村南边的河边洗衣服掉到了河里被回家探亲的沈北城救了上来,然后她趁机赖上沈北城,让他负责。

    沈北城成为了是英雄救美反被坑的典型。

    沈北城好心救人被逼婚,即使楚南烟长得漂亮,沈北城被算计虽然愿意娶楚南烟,但是心里多少有点不甘心。奈何形势比人强,楚南烟战斗力太强,沈北城只能和楚南烟领了结婚证。

    领了结婚证以后,沈北城在家里待了没几天就直接回了部队。

    和沈北城结了婚以后,楚南烟直接从知青点搬到了沈北城家里分给她们的房子里。

    成为了军属,再加上楚南烟手里有钱,别的知青都天天下地挣工分,楚南烟三天晒鱼两天打,基本上都不怎么去地里了。

    楚南烟不下地挣工分,连家里的饭都不做。

    沈北城的继母,楚南烟的继婆婆方银杏是个典型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自然看不惯楚南烟好吃懒做的行为,家庭矛盾昨天晚上终于爆发了。

    昨天楚南烟与方银杏吵了一架。

    不知怎么的第二天醒来的变成了1世纪的楚南烟。

    楚南烟醒来的时候。屋子里面黑漆漆的,唯有窗口射进来的月光,给屋子里添了一丝明亮。身上盖的东西让楚南烟感觉像压了座大山似的,而自己原本柔软的大床变得硬邦邦的睡在上面一点都不舒服。

    楚南烟感觉有点不对劲,于是用手撑住床准备坐起来。但是上半身还没刚离开床,脑子猛的一下刺痛然后昏了过去。

    再醒过来的时候,楚南烟脑子里已经有这个时代楚南烟的记忆了。虽然有了这个时代的记忆,但是仍然觉得不真实。直到走出门外,被冷风吹的打了一个寒噤,刺骨的寒风让楚南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真的来到了70年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