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入关行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身在关外心在汉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北方,塞外。

    泛着淡黄色的蒙古包里,一阵高亢嘹亮的婴儿哭声穿透而出。在门口焦急不安的踱着步的中年男子顿时一个健步冲进屋内大喊:“是子吗?是子吗?”

    “回大台吉,是少爷,恭喜大台吉添丁。”一个满脸皱纹的稳婆一脸谄媚的讨好眼前的男人。

    “终于生了个子啊!我们阿苏特又添一位力士,快给我看看长啥样。”中年男子捋了捋自己的大胡子对着另一边抱着孩子的下人说道。

    接过递过来的襁褓,本来还在哭闹的婴儿顿时安静了下来,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中年人。

    “大台吉,还没给孩子起名字呢。”床上一道虚弱的声音传来。

    “对对对,你看我都高兴忘了,前几天一直下雨,今天天刚放晴就迎来了我的三儿子出生,就叫他呼和腾格尔(蒙语里蓝天的意思)吧。”大台吉捋了捋胡子,想了一下便回复道。

    “好好好,呼和腾格尔。”还在虚弱中的妇人开心的应和着。

    时间一晃,八年过去了。

    宣府塞外牧场的一座山包上,一个孩子在高声朗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不对,又背错了。王之涣的诗和王昌龄的诗韵脚都一样,这唐诗选集我何时才能都背下来啊。《江湖豪侠传》上次大哥带回来的已经看完了,大哥说这是中原最大的春夏秋冬酒楼办的期刊,每半年出一期新的。上次讲的是逍遥派创始人逍遥子的故事,末尾还预告了下一期是逍遥派当代掌门无为子的故事,好想看啊。”男孩皱了皱眉,停止了碎碎念。

    远处一行商队正向男孩所在的营地缓缓走来。男孩正摇头晃脑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眼角余光扫到远处的商队,立马开心的跳下山包,翻身跳上一旁悠闲吃着草的蒙古马。

    “六儿,快点,我大哥二哥护商回来了,这次肯定又带了中原的武功绝学给我修炼了!”右手轻轻一带马缰,轻喝了一声驾,便要驱马向前。这匹叫做“六”的纯黑色蒙古幼马打了个响鼻,身体一蹿,开始了“消食”运动。

    眼看商队就要进入营地,护卫队里的个年轻人悄悄往后退了退,凑到了一起。

    “大哥,这就两页纸,能糊弄过去吗?”

    “二弟,当初是谁想的这个主意,用伪装成《易筋经》的春宫图前两页当做《易筋经》给老三的。”

    “大哥,我这不是没办法了嘛,咱们是跟着商队去宣化交易生活物资的,哪里去找武功秘籍啊。”

    “那你就跑去买了这‘易筋经’?”大哥的眉毛抬了抬,一脸不屑。

    “大哥,你别说我了,现在就只能咬定这是一本残本《易筋经》了。”

    被称为大哥的年轻人身材魁梧,满鬓络腮胡,此刻正在捋自己的胡子。右手拿起这两张纸,第一张封面上写了三个大字:易筋经。第二张上写了一句话共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抖了抖手中的纸,对着旁边的个子矮一些的二弟说道。

    “这一共就九个字,你跟我说是残本,怕不是太残了点吧。你上次不是从一个卫所的大头兵那里抄了一点《宋太祖长拳》吗,怎么不继续抄啊。”

    “那个兵跟我说他就会三招,就这我还请他喝了两顿酒呢。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这个三弟对中原的文化喜欢的不得了,每天除了弓马骑射外还加练太祖长拳,练完了就去那个山包上背诗,背完了就看你给他带的《江湖豪侠传》,仿佛痴了一样,每次咱们跟车回来还要追着问个没完。”

    “你呀,下次少整点歪门邪道,去车里把给三弟准备的包袱拿来。”大哥瞥了一眼叨叨叨说个没完的弟弟,还是指使他去跑腿吧。

    “好嘞。”弟弟打马转身去拿东西了。

    “我们这个弟弟才八岁啊,聪明伶俐又认识那么多汉字,难怪商队的刘管家要去和爹说下次再去宣化把他带上。”大哥一个人自言自语起来。

    “大哥,我回来了。”二弟骑马过来,手里多了一个蓝色包袱。

    “嗯,那一会就由你把这些东西给老三送过去。我跟着刘管家去大帐里汇报。”大哥说完便调转马头头也不回的走了。

    “别啊大哥,咱俩一起去汇报行不。”二弟的脸瞬间变成了苦瓜模样。

    “不用了,三弟已经来了,你去吧。”大哥的声音远远的传来。

    “好吧,三弟啊三弟,二哥不信这次忽悠不了你。”二弟右手握了握拳,拿起大哥放在一旁的两张《易筋经》,左手又捏了捏装着长衫的布包,给自己打气。

    “二哥,二哥。”男孩骑着马像一阵风一样冲了过来,拉着马缰熟练的一个侧拉,轻喝一声:“吁!”黑马前腿抬起后腿蹬地一个急停侧身停在了二哥身边。

    “咳咳,”二哥拍了拍身上根本不存在的扬灰,清了清嗓子道:“三弟你来了啊,吃过了没。”

    “还没到吃晚饭的时间呢,二哥,我的秘籍带来了吗?你手里这是什么?是给我的吗?”男孩一脸的急不可耐。

    “别急,别急。这个包袱是你大哥带给你的礼物,二哥给你的礼物呢,就是这极其稀有的武功秘籍。”说罢抖了抖手里的纸,低着脖子左右看了看,凑到男孩面前低声的说:“这是《易筋经》残本,你明白吗,嵩山少林只传内门弟子的极品武功。”

    “真的?快让我看看。”说罢一把抓过来拿在二哥手里的两张纸,放到面前仔细端详起来。

    “别抓坏了,别抓坏了,二哥我花了不少精力才弄过来的。”二哥见东西被弟弟抓走,有点心虚的缩了缩脖子。

    “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什么意思,二哥你知道吗?不过怎么就一句话啊,下面呢?”男孩一头雾水。

    “是南无(呐膜)阿弥陀佛,不是南无。”二哥在心里非议道。

    “这我哪儿知道是什么意思啊弟弟,这是少林的功法,我们草原上的勇士用不上。”二哥试图蒙混过关。

    “好吧,那我先收着,以后多学点知识再回来理解这句话。这个包袱里面是啥?”男孩把纸叠了叠放进腰里的皮囊里,指了指二哥左手拿着的包袱。

    “大哥给你的礼物你自己拆开看看吧。”发现弟弟的注意力终于从“秘籍”上移开,二哥终于松了一口气,递过手上的包袱然后顺手就拍了拍手。

    接过二哥递来的包袱,有点沉,拆开一看,一件青色盘领衣,一双牛皮皮扎,一双棉布袜和一个瓜皮帽。旁边放着一本《江湖豪侠传》和一串大明宝钞。

    “哇,这衣服,这鞋,这帽子,都都都是给我的吗,穿上了它们我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大明人了!我现在就去换!”说罢包袱一系,轻带马缰,:“驾!回去换衣服咯!”

    “嗨嗨,慢点儿。”二哥朝着已经跑远了的男孩喊到。“哎呀,坏了,车队已经到营地了,我藏在盐袋子里的春宫图别被人拿走了,那可是我花一两银子买来的。”说罢在马上立刻调转方向,朝着车队停下的地方飞奔而去。

    大帐旁边不远的毡房内。

    “这衣服要怎么穿啊,我也是从书上和大哥口中知道的盘领衣,没人教我怎么穿这个呀。”屋子内的男孩放弃了眼前的衣服,决定以后先学礼仪穿戴,再回来穿大哥送的盘领衣。

    “对了,可以去找大哥问问。”男孩如梦初醒,开心的撩开房帘冲向了另一个毡房。

    “大哥大哥,这盘领衣要怎么穿啊。”冲进屋内的男孩一边喊着一边找自己的哥哥在哪。

    正在和刘管家对账的大哥抬起了头,捋了捋胡子道:“这个大哥也不知道了,你知道整个阿苏特部族就你一个人天天想着去中原游历,还要成为中原的武林高手行侠仗义。”

    刘管家看了看男孩,说道:“巴图,我带着账本去见大台吉了,您和呼和腾格尔多聊会。”说罢鞠躬转身出了毡房。

    另一边看得不到答案的男孩也准备回去,新的一期《江湖豪侠传》正等着他呢。

    “三弟,你唐诗背的怎么样了。”大哥叫住了准备离开的男孩。

    “挺好的,谢谢大哥的礼物,比二哥的礼物正常多了。”男孩回头看了一眼大哥,继续往外走。

    “二哥的心是好的,你也别太为难他了。我们阿苏特人虽然已经离开了皇宫近卫军,但是我们的武艺相较中原也是不差的。你不要因为喜爱中原文化而把祖传的本事给丢了。”大哥看着男孩的背影,缓缓的说道。

    “知道了大哥,我不会丢掉的。”男孩低头说罢出了毡房。

    “记得不要窝在毡房里看《江湖豪侠传》模仿书里的招式比划了,还有三个月爹就回来了,到时候要考教你的骑射功夫,不过关的话爹可是会打人的。”大哥也不知道自己的弟弟听没听见,吼了一嗓子。

    “哦,对了,该准备晚上的篝火晚会了。”大哥也起身走出了毡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