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宏图当年,父子同力,建祠堂、修族谱,流芳千古。
“讲祠堂建筑、文化遗传之前,先介绍一下杨梅凹的地理状况。”祁老说道。
村子南北走向,长约4、5公里。
北高南低,东西北均有延绵山川,崇山峻岭,造成岔道、山坑有数十个之多,有些坑长达几里长。翻过本村最高的山——牛牯峰(海拔700多米),山那头有个村子,名字就叫”长坑”,坑长达9公里。
在所有山坑中,有无数梯田,错落有致,整齐如画,由高往低,似有物理规则般,排布而下。
各处山坑,均有水渠或沟壑,穿过田埂,向靠东的大山脚,汇集而去。
一条梅溪(取自寺院对联)河,汇聚所有沟渠,贯流全村。
上村有林丁子瀑布,因林丁子树得名。
中村有浅滩‘被瀑下’,传说远远观望上端瀑布,感觉如盖被子,故其名。
下村汇聚在村口,流入大河杨梅江。
整个村子,分三部分。
村子下部。在梅溪河下游,离村口最近。因村子安全、守护工作,全设计在该处。旧时没马路,进村必经之地,村前安全工作,尤显重要。故得名”安前”
村子中部。面积最大,地势也最平缓,水流至此,平缓气和。
因其位置独好。坐北朝南,旧时风水先生,最看中之地。故得名”北坑”,也是目前大家所聚之地,祁氏祠堂之所在。
村子上部。地理位置最高,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收是旧时社会,重要的收入来源。当然!当今社会,丰富的农产品,也是农家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因其经济位置的重要性,故得名”上店”——上等店面之意,旧时商家门面称店。
祠堂坐落在北坑最佳位置。后山有一龙脉,直达祠堂后墙;后门正对之,称接龙气。
龙脉之山,将北坑分为东西两边。东侧山势陡峭,石壁当道,一直峭壁而上,无路可寻。但东边有山道,与良田相接,路宽中正,直通上店;而西边则是被大山围绕着,一块长约公里、宽约百米的丘陵山地。是种植水果树木,养殖家禽的最佳之地。有陇道直通后山,也是后山必经之地。
据说,因为后山的重要性,祖辈世代守护山林,从不砍伐。故后山有上百年的松柏,青山翠绿,数百年未改变。
沿着祠堂的外围行走,可以看到,整个北坑,占地约八0亩,而祁氏祠堂建在正中央,占地约000平米,外观全是青砖绿瓦。
屋顶左右楼宇,筑有八戗角,棱角凸出。有犄角旮旯,互接互对。气势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古老、神秘的感觉。
东侧,进入祠堂之前,有门楼、牌坊,顶端也有八戗角,只是规模较,与大堂相比,乌见大乌而已。门楼高约7、八米,门上有“及第”大字,铿锵有力!
中间部分,有石碑镶嵌,雕有铭文,已有岁月的沧桑。
祁老解说,铭文大概记录了,当年图中举的皇帝年号,恩师是谁,考了第几名等信息。
两边断层,有精致的木雕建筑,古书式的花边,脱俗别雅。两侧墙面,有细腻的绘画,挑灯夜读、孟母三迁等求学典故。
门楼是进入祠堂的总甬道,入门前,总能引人驻首观望,给人文士之感。
青石地面,直通前院。
来到前院,呈现在众人眼前,是个巨大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