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内,包星只觉得自己头皮阵阵发麻,再不破案,即便皇帝陛下不把他拉出去砍了,世人的滔天唾沫也会把他淹死。
不是世人太健忘,食人魔案太大,影响太过恶劣,京城已是人心惶惶,谁不害怕,万一不留神就成了食人魔头的盘中餐,那可就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所以连日来,城中百姓堵在他大理寺的门口,日日静坐围观,为的就是早日听到他包星宣布破案的消息,对这些淳朴的百姓,他包星打打不得,骂骂不得,能不上火吗?
虽然种种迹象都指向天王赵无极,可包星越查越觉得此案绝非那么简单,其中仍是迷雾重重,断不可冒然便下结论说,此案的真凶就是赵无极。
这太不符合情理。
首先他赵无极要杀人,断没有可能把如此多的尸体放在自己家门口的落月湖西南角,那不是缺心眼吗?
其次,这些人都是新近才死的,尸体都还没有完全腐烂,若他赵无极敢在京城如此大规模的杀人,不可能没有一个人看见,更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漏。
再者,退一万步说,当今天子将皇位传给他的诏书都已颁布四海,他赵无极已是名正言顺的储君,离皇位只有半步之遥,换作他人,早就该更加严谨的约束自身,谨言慎行,为的是能再百姓中不留瑕疵印象,这个时候,他赵无极若如此招摇的杀人,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让脸上蒙羞?如此一来,赵无极立刻便会从天堂堕入地狱,锒铛入狱,这等蠢事,他赵无极会做?
说出去,恐怕他赵无极自己都不信。
但若说此案与赵无极毫无干系,他包星也觉得说不过去。
首先,这些枉死之人皆是在赵无极的府邸墙外被发现,若说他赵无极不知情,尚且情有可原,但谁敢保证他的家人奴仆,门客幕僚不会做下如此滔天大案?
此次陛下舍近求远,放着南陵神王不用,偏偏让正处在漩涡之中的赵无极领兵出征,未尝没有调虎离山,好让我包星放开手脚彻查他赵无极的打算。
敢查此案是一回事,如何查又是另外一回事,他包星可以不怕,但不能不慎重,毕竟此案关系到一位王爷的声誉,更关系到城中千万百姓的安危。
他极力的睁大已经连日熬夜,通红如灯的眼睛,伏在案前,想要从案卷中再查阅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对案情有利的蛛丝马迹。
虽然这案卷已经被他翻看了无数遍,但他仍旧不肯放弃其中的每一处细节。
他把目光注视到了案卷中被害者身份经历一格,越看越觉得可疑,他前后将所有受害者的这一栏都翻看了一遍,一颗心猛烈的跳动起来,辛苦多日,终于还是让自己抓到了一丝蛛丝马迹。
他压抑不住内心剧烈无比的激动和喜悦,手忙脚乱的冲手下喊道:来人,快来人。
包星的师爷就在他隔壁,听到老爷的呼声,一刻也不敢停的来到包星身前,望着这个从未如此兴奋的包大人,心翼翼的问道:大人是有什么吩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