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威何去何从暂且不提。
返回村子桂花家。殷大郎和桂花早早地吃了早饭,孩子南交给了下人罗妈和婆婆照顾,他们父女驾着马车带着一大桶竹笋进城了。进城时,已是辰时,街上已经很热闹了,特别是早起买菜的老妈子,媳妇,还大宅子里的采购食材的奴才团,熙来攘往,叫卖声不绝于耳。
殷大朗与桂花驾车到了一户人家的后院,这是桂花婆婆的亲姐姐家,桂花称她作“冰姨“。冰姨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她把客人请进屋里喝茶,相互寒喧了几句,冰姨还把自己家的秤,独轮车提供给他们用。殷大郎非常感谢冰姨的热心。
殷大郎带着女儿用独轮车推着一桶竹笋,拣了一个十字路口的转角处,与其他卖蔬菜瓜果的乡民在一起摆起了地摊。清晨购买食材的人很多,加上清河谷的竹笋品质高,名气大,很快就倾销一空。殷大朗挣了7八0文钱,放在布兜里沉甸甸的,喜不自胜。
他带着桂花到“一品糕“卖了三斤红豆糕,分两包装,一斤一包的带去女子学堂看棉花,两斤一包的给桂花收好,让她带回家接老人孩。又在路边,买了一些桔子,分三袋装,首先第一袋是留给棉花的,第二袋是给桂花家人的,第三袋是用来感谢冰姨的。
殷大朗送了一袋桔子给冰姨,然后就带着桂花驾车出了城区,走在城郊西边大马路上,这是去黄云县女子学堂的大马路。殷大郎心里格外兴奋,棉花从到大,都没有离开过老安村,更没有离开过他和玉姑,现在这一分开就半年,今天再见面,不知是何番情景,真是很期待。
女子学堂里,同学们在课室里听宋老师讲诗词。林子君,殷可可同坐一桌,被总教习安排在课室第一组后面倒数第二排(课室里总共有三组,一共六排。)。女子学堂素来标榜“平等,文明“,其实,还是免不了势利,有背景的千金大姐就被安排靠前居中的位置。这样,听讲容易集中注意力,看黑板也看得清晰不费力。
女孩子们一律穿着碧色的交领衣裙,腰系一条白色带子,这是黄云县女子堂的标准学服,几十年不变的经典款式。这体现了学堂“平等“的教学理念,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同时,这一身清爽的学服,也是一种骄傲,但凡,穿着女子学堂的学服进入城区的话,都会受人礼遇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