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敌六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1章 移都就食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rad2京都自平定了蓝田造反后,接下来数月的时间,也没什么大事儿。
    秦风一如既往的监国。
    大朝会的次数少了,官员们的效率高了。
    加上内阁也彻底步入了正轨,就连夏税以及秋粮的征收,都没有出现任何岔子。
    至于那些粮食。
    倒也不必押解入京,反而可以存入地方上的粮仓内,用于储备。
    “以往京都的粮食,是通过漕运汇集了天下之粮,才能维系住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
    秦风看着粮食的奏疏,也觉得很有意思。
    “千年前的开元盛世,明皇早些年是何等的英明,但就为了长安缺少粮食的问题,逼得明皇每年都不得不往返于洛阳。”
    “后来也就逐渐有了个移都就食的说法。”
    就是因为洛阳拥有大粮仓,粮食若是转运到长安损耗极重。
    最后明皇不得已,每年带着朝廷的班子,前往洛阳去吃饭。
    历史上这种事儿其实也不少。
    只不过创造了开元盛世的明皇,宠幸杨贵妃的明皇,最为有名气罢了。
    京都虽然也人口众多,但拥有水运之利。
    加上南北钱粮皆容易汇聚于此。
    京都的粮食一直没什么问题,存的很多。
    然而。
    天下各地若是往京都转运粮食,往年都是最难的事儿。
    至于现在……
    “如今天下各地,粮食尽数自储,京都的粮食,多用的是辽地的粮食。”
    “广宁城上船一路运到京都,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而北方等今年刚收缴的粮食,正好用作修缮黄河等事宜,省去了来回调度的损耗,便宜许多。”
    别看京都只是两百万人的粮食。
    可要为了让这两百万人都吃饱饭,所需要运的粮食,路上的损耗,怕是都够上千万人吃了。
    而且最为可怕的。
    是京都的粮价,本身就要比地方上还要低一些。
    这就导致往京都运粮,基本无利可图。
    全靠庆皇强权征调。
    不过如今有了辽地粮食入京都,那么就能缓解很大的问题。
    毕竟辽地的粮食,运往沿海各地是最为便捷的。
    然而大庆南北各地,需要大量粮食的地方,也就范阳、京都、以及广州城三地了。
    然而广州城那边稻米一年三熟。
    加上本身离着占城就近,外加上岭南那般人什么东西都能吃……
    以及辽地离着广州的海路着实有些太远。
    辽地粮食,最好的倾销地,也就只剩下京都了。
    对于大庆百姓来说。
    只要有了粮食饿不死,做什么都好说。
    秦棣拿着糕点随时吃着。
    “有了辽地那么多粮食进来,人人都能吃得饱饭,这已经称得上天下大治了。”
    “如今开朝才二十多年,就能治理到如此地步,当真难以想象。”
    秦棣对此相当感慨。
    历朝历代,从战乱中刚刚平定下的新皇朝,往往得需要两三代人的积攒,才能做到这种地步。
    甚至就连开元盛世,那时候都建朝一百多年了,也难以满足粮食上的需求。
    可如今这大庆,短短二十年,就治理出了几十年的成果。
    “还是得益于技术的发展。”
    秦风看着殿内崭新的地形地势沙盘图。
    以往广宁城有关于辽地的巨大沙盘。
    如今,也总算有大庆的了。
    只不过这条沙盘,主要还是只有两条线。
    一条是黄河以及周边水域的,上面插着诸多颜色不一的旗帜,代表着那里正在被治理。
    而另外一条,则是南北的,上面摆放着诸多城市。
    那是京辽道。
    也就是京都通往辽地的道路。
    那里如今也在勘测施工,已经完成了五成。
    “从古至今,随着工具越来越先进,这天下发展的便也就随之越来越好。”
    “秦朝时天下人口才就几千万人,可如今这天下间又有多少人了。”
    “以往两头牛才能抬一个犁拉,而现在就不算上辽地的大型农机,单说这南方的曲辕犁,一头牛便可轻松拉动,种田都方便了太多。”
    “等到了未来,技术还会进一步突破。”
    秦风将一枚绿色的旗子,插在一处施工道路上。
    “这就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秦棣轻微皱了皱眉头。
    “老六,你那大型蒸汽农机,可否能送到鞑靼地几台?”
    秦风听此有些疑惑。
    “三哥不该要战车吗?”
    秦棣则摆了摆手。
    “迁移到鞑靼地的人口数量,如今有点多了,而土地产出的粮食却不太够用。”
    “鞑靼地的气候实在太冷了,每年种地也只能种一季,而且如今那边绝大部分土地,还都是牧场,开垦起来极度的不容易。”
    秦棣说着鞑靼地的难处。
    如今他的确在京都处理大庆政务不假。
    可鞑靼地那边,终究还在迁移百姓。
    但百姓们到了,土地也有。
    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够这些百姓们来开垦土地。
    的确当地接受宁王统治的游牧民族,能贡献出诸多牛马来使用。
    可开垦土地的效率,终究还是不太行。
    若是不解决掉这个问题。
    那么将会影响到今后向鞑靼迁移百姓的数量。
    这点上,秦风已经答应了,将会让鞑靼地庆人人口数量,达到三千万。
    前提是。
    得养得活!
    “鞑靼地气候寒冷,当集中人口,学广宁城治理。”
    秦风也真心希望宁王未来能在鞑靼地站稳脚跟。
    “人口集中到一起,生存起来更加方便,关键的还是要开采煤矿,这样就能进行冬日取暖,避免人被冻死。”
    大庆迁移到鞑靼地的那群人。
    并不耐冻。
    毕竟大庆南北的气温,可要暖和太多了。
    很难承受住鞑靼的寒冬。
    迁移过去归迁移过去。
    但也不能做到迁移了就置之不理。
    “煤矿已经在开采了,那边木头也不少,烧炭也容易,冬天倒是不是问题。”
    “就是粮食上,没有那么的富裕。”
    秦风听此,不免点了点头,略微想了想,最终道。
    “十台够不够?”
    秦棣当即愣住,随即大喜过望。
    “够,这可太够了!”
    秦棣对此长叹不已。
    “还是老六你对我最好啊。”
    ……
    7759324977103hl
    :。:vqiaqia
    rad3
    海书网 https://www.haishuwang.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