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孙山,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4章 用脚指头都想到,孙山就是想卖鸟粪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孙山见众人指着鸟粪议论纷纷,就是没有一个人问:知县老爷,这些鸟粪哪里来的?哪里可以买?我也想用来壅田。
    沅陆县的百姓实在太不醒目了,八卦可以稍微说,正经问题得要先提出来啊。
    孙山暗暗地翻了个白眼,对吃瓜群众大大地打了个差评。
    孙山又给桂哥儿使了个眼色。
    桂哥儿秒懂,朝着孙大朗嘀咕几句。
    于是孙大朗用那蹩脚的沅陆话,断断续续地问道:“知县老爷,这这鸟粪我我想买去去哪里买。”
    说完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哎,脑瓜子笨就是这样。字难认,话难学,不知不觉来沅陆大半年,还是无法跟本地人正常沟通。
    孙大朗悄摸摸地看了一眼孙山,眼里充满了爱慕。
    他们家的老爷就不一样。
    虽然说得????,但说出来的意思本地人都能听得懂。
    不愧是孙家村百年以来最聪明的儿郎,不愧是漳州府第一进士。
    孙大朗这么一问,吃瓜群众从八卦中清醒过来。
    是啊,他们来的目的不就是搞清楚水稻为什么长得好。
    如今搞清楚了,更进一步的目的就是让自家的水稻一样长得好。
    孙大人说使用了鸟粪,所以水稻好,如果他们也能使用鸟粪,庄稼岂不是也一样长得好。
    胆大的老人家又上前一步,急切地问:“知县老爷,你家的鸟粪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别的地方买回来的吗?贵不贵啊?我也想用上啊。”
    老人家说完后,吃瓜群众一个接一个说。
    七嘴八舌地朝着孙山问:“是哩,知县老爷,求你行行好,可怜可怜我们,快告诉我们从哪里搞到的鸟粪,我们也想地里的水稻长得好。求求你了,好心的知县老爷,快告诉我们。”
    地里的粮食是农民的救命粮,要是能多收几斗米,他们就能减轻饿肚子。
    孙山背后的王县丞也想搞这些鸟粪回家施肥。、
    本身就是沅陆的大地主,要是能用上这些鸟粪,岂不是能多收不少粮食。
    艾玛,想想都激动,恨不得到大鸟村把鸟粪挖回来。
    王县丞做事挺细心,自从王嘉行回来告诉他们鸟粪在大鸟村后,还真派人到了一趟大鸟村的后山。
    下人回来后,吃惊得合不拢嘴,比王嘉行还浮夸地形容大鸟村后山的鸟粪多得如沅陆的山。
    就算沅陆的男女老少,全县百姓去挖,得要挖个十年八年。
    鸟粪之多,可以评为大乾的“十大奇观”。
    王家人听到后,怎么也不信,觉得下人的话实在太夸张。
    下人又补充一句边说:老爷,我也知道你们不信的,但这就是事实。总之鸟粪之多,不见过是不相信。等你们亲眼看到,就知道我的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甚至还往的说。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不经历过怎么也无法想象。
    下人也一样,不亲眼去查看,哪里知道大鸟村的后山有那么多鸟粪。
    下人这么一说,王老太爷嘟嚷着要走一趟,见一见。
    王县丞和王老爷死命地拦住才把人拦下来。
    一把年纪了,还这么闹腾,万一出事,岂不是要丁忧。
    王县丞悄摸摸地盯着孙山的后脑勺,此时此刻已经明白孙山这次来试验田的目的了。
    用脚指头都想到,孙山就是想卖鸟粪。
    做了那么多前期的铺垫,最后一个目的就是要卖鸟粪赚钱!
    瞧一瞧这大马路的试验田,瞧一瞧明晃晃搬出来的鸟粪,瞧一瞧刚才的托---孙大朗故意问去哪里买鸟粪。这一切的目的都指向---孙大人要卖鸟粪。
    而卖鸟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赚钱。
    艾玛,这个孙山心机好深沉。
    步步为营,步步布局,使得百姓步步陷入,最后实现目的。
    王县丞猛然地想到今日刚踏入衙门一步,就这么巧合遇到孙山,又这么巧合被他领到试验田,又又这么巧合遇到吃瓜群众。
    这么多巧合,代表这事一点也不巧合。
    孙山领自己出来,肯定有目的。
    王县丞悄摸摸地后腿一步,警铃大作,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王县丞如今高度怀疑孙山特意在阴暗的角落等他回来,一出现,立即被捕捉到。
    平日怎么就遇不到,独独今日就遇到,这里必然有诈。
    如果孙山知道王县丞的想法,肯定喊冤枉。
    什么阴暗地等候,呸,别要想太多,只不过是恰巧遇上。
    孙山看到百姓急切的模样,心里暗笑。
    呵呵,等了那么久,就是等这一幕,就是等你们上钩,心甘情愿地够来买鸟粪。
    嘿嘿,鱼儿终于上钩了。
    孙山并没有直接说哪里有鸟粪买。
    而是指着水田说道:“乡亲们,请你们跟上我的脚步,仔细听我的讲话,鸟粪的事等会再说。”
    众人不解地看着孙山,不知道他要搞什么东西。
    此时此刻还有比鸟粪更重要的事吗?
    孙大人,你不要吊我们的胃口啦。
    孙山不管不顾地往前走,桂哥儿一众护卫急匆匆地跟上,把孙山包裹的严严实实。
    今日群众太多,万一有个神经病,怎么办?
    沅陆的百姓虽然心急想知道鸟粪,但向来八卦,脚步不由自主地跟了上来。
    孙山来到第一块试验田,这片水稻属于天生天养,只简单地捉虫,肥料什么的就没有。
    所以长得歪瓜裂枣,一看就是懒汉耕的田。
    吃瓜群众啧啧嘴巴,低头窃窃私语。
    有看不过眼的老人家指着水田破口大骂:“这是谁家种的地,怎么种成这样的?作孽啰,白白浪费那么好的地,白白浪费苗子。”
    纯天然的第一块试验田,水稻稀稀疏疏地挂着谷子,一看就是绝收的模样。
    试验田非常大片,所以百姓看到后,心疼不已。
    其中一个汉子痛心疾首地指着试验田说:“不想耕,就给我耕啊,天啊,耕田耕成这个样,天打雷劈。”
    耕田的孙家护卫:
    汉子说得太对了,这样的耕作,要遭天谴。
    好好一块水田,种地种成这样,得多浪费啊。
    孙大朗,孙二杰等人耕作的时候,要不是孙山明令禁止,恨不得精耕细作。
    他们虽然不是种地高手,但也种得不差,头一次种成这样,内心惶惶不安,真害怕被雷劈。
    海书网 https://www.haishuwang.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