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陛下,臣从不理家务,这些事臣都不知道啊!臣回去一定降……”于志宁吓得结结巴巴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李世民面无表情看着于志宁过了半晌才把目光移开,转向其他大臣,那意思似是在说:你们家里的佃租呢
众臣见李世民看过来都吓得不敢吭声。
李承乾见此连忙再次郑重行礼,朗声道:“父皇,关中百姓生活艰难,请父皇以仁德之心下旨关中所有佃租永定为三成。”
李世民闻言没有理会李承乾,只是收回目光看一眼桌上李承乾递上的奏疏,然后抬头看向高仕廉道:“高卿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李世民虽然恨佃租过高,但是他到底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对于涉及整个关中的大事,不可能一怒而决。
高仕廉闻言一怔慌忙出列,只是他看一眼站在正中间的李承乾再看看李世民,心里十分纠结。
说实话这会儿高仕廉也有些怕李承乾,不敢当面表示反对此事,可是让他同意李世民下旨把关中佃租降到三成,他又知道此事难以执行。
见李世民和李承乾都看着自己,高仕廉忙拱手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此事干系整个关中几百万百姓,是不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共同商量过后,再上奏陛下和太子殿下。”
李承乾不知道高仕廉是真得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是有意要拖,不管哪一种李承乾都不愿意给他们时间。
李承乾本来就是要让李世民先下旨,这样在朝廷的曾层面就没有人敢阻拦此事,至于下面执行的事情他也做好了安排。
“现在殿上三省官员都在,你们就在此商量吧!”李承乾说着就把目光转向杨师道、马周、张成行以习几个中书舍人、在长的六部尚书等人。
诸人见李承乾的目光看来,都下意识地走出班列,可是他们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议论此事,毕竟以前三省从来没有在大殿上议过政事。
“启奏陛下、太子殿下,此刻时已近午,还是先让百官们回衙理事,臣等与陛下去两仪殿商议为宜。”马周上奏道。他也认为此事重大而且下面极难执行,需要慎重考虑。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然后抬头高声道:“且先退朝,用过午膳后三省官员去两仪殿议事。”说到这他看一眼一脸关切的李承乾道:“太子身体不适回去好好休养,就不要去两仪殿了。”
李承乾闻言大急道:“父皇,儿臣的病已经被于庶子气好了……”
“好啦!退朝。”李世民不耐烦地一甩袖子走了。
“父皇——”李承乾见此就要追上去却被人从后面拉住了。
回头一看是中书令杨师道满脸苦笑地拉住他的袖子,李承乾不解地问道:“杨卿家何故拉住孤王”
杨师道见问松开手,苦笑着道:“太子殿下,此刻陛下正在气头上,您就别去打扰他了,至于降佃租的事臣等会尽力为国筹谋的。”
{}/ 长孙无忌看着崔敦礼道:“崔兵部出身博陵崔氏但是已经三代定居关中,想来家里的田产也都在关中了吧”
崔敦礼闻言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接着苦笑一声道:“崔某在朝廷为官有奉禄养家,家里的田产少收些佃租也是应该的,崔某回去定让管家把佃租降至三成。
只是崔某那些亲族全靠着这点佃租读书过日,若都降三成日子可怎么过,关中像崔某亲族这样的人家还有很多,朝廷降旨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崔兵部公忠体国,正我辈的楷模啊!”
崔敦礼闻言面露自得之色,嘴里却连道:“不敢当,不敢当……”
长孙无忌见此接着道:“崔兵部既然明白此理,就该上疏陛下言明此事才对啊”
崔敦礼闻言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心里暗道:我要是敢上疏还用来见你李承乾可是秦始皇转世,而且刚收拾了佛门……
长孙无忌见崔敦礼脸上为难吭哧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心里暗哂,一个李承乾就把你们吓成这副模样
脸上却正色道:“圣人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这是在用孔子的话教育崔敦礼,意思是说你做为朝廷大臣,眼看着朝廷要出错,你却不能帮扶朝廷,要你这样的大臣做什么
博陵崔氏诗书传家,崔敦礼自然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闻言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长孙无忌看他一眼,淡淡一笑道:“崔兵部只管去做,其他事还有老朽呢,老朽虽然在闭门思过,可到底也是忠于朝廷的。”
崔敦礼闻言知道长孙无忌自己也要下场,便起身恭敬地道:“一切全凭太保安排。”
长孙无忌闻言满意地点点头道:“现在只要做好两件事即可,一是朝廷官员全部上表保证今年家里的田产只收三成佃租,但是为了关中稳固,朝廷不能下旨关中的佃租全部降为三成。
再则是太子整日里不务正业,请陛下再选良师敦促教导太子好好在东宫读书。”
崔敦礼微一思索道:“这些都是应有之义,只是陛下也对六成多的佃租十分不满。”
“所以你们要做的声势浩大,支持你们的官员总几百上千个吧,都去两仪门前等着,陛下不准你们的奏疏就不离开……”
“啊!这样陛下会不会动怒”一直没有说话的于志宁闻言吓了一跳,他今天可是被李承乾和李世民吓坏了。
长孙无忌闻言看他一眼没有吭声,只是看着崔敦礼。
半晌崔敦礼想楚其中的厉害关系,眯了眯眼点点头道:“也只有如此了!”
长孙无忌见此起身笑道:“事不宜迟二位快快去准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