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秀元皱眉道:“阁下倒是一厢情愿了,如今局势,毛利家为何要率先起兵?”
戴修远笑得如春风拂面,“因为,毛利家不造反的话,德川幕府很快就会听到‘时机到了吗’这句话。”
他见面前的日本人目露杀机,又道:“啊,对了,如果我今天没有走出您的居所,立刻便有人去江户禀报此事。”
“你,你到底想干什么?!”
“很简单,支持毛利秀就大人掀翻德川幕府。”
秀元眼中尽是惧色,这个明朝人是真的要怂恿自己造反?!
然而以毛利家目前的实力,反必死。但如果不反,这明朝人就会将毛利家每年秘议倒幕的事情捅出去,毛利家仍难逃一死。
他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好半晌,才艰难道:“不可能,毛利家仅三十多万石领地,而德川直领就有七百万石,手下谱代大名共有六百万石。你就算再如何逼迫,我们也绝无起兵可能。因为,根本是以卵击石……”
戴修远抿了口已冰凉的茶水,不紧不慢道:“假若现在江户大乱,加上岛津家和上杉家一共一百万石的实力,还有前田、宇喜多、长宗我部、增田、井伊等和幕府有大仇的失势大名一并造反。你觉得又会如何?”
毛利秀元强自镇静下来,思忖道:“除非江户乱到令幕府威望大减,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
“若是我再供给你五千只铁炮,五千套棉甲,三十门大筒。啊,不是你们常用那种,是两千斤重的巨型大筒。”戴修远直视对方双眼,“现在,你觉得又会如何?”
“两千斤的大筒?!”
毛利秀元猛地站起身来,他曾经参加过侵略朝鲜的战争,对明军的大炮可谓永生难忘。
十七世纪的日本,铸炮水平极差,加上缺乏铁矿石,所以他们大筒——也就是火炮——最大的也不超过四磅,而且身管很短,威力简直不能看。
反观明军的红夷大炮,习自欧洲的顶尖铸炮工艺,射程、威力都远超日式大筒数倍,乃是当年明军在朝鲜击退日本人的重要因素之一。那开山裂石的恐怖威力,绝对令所有日本兵一发入魂!
(ex){}&/ 也就是说,在大量铁炮、大筒增援之下,很可能没等幕府反应过来,毛利家就已拿回了自己原先的一百二十万石领地。再联合岛津、上杉等势力,倒也不是不能和幕府扳扳手腕。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幕府会如这个戴修远所说,发生一场极大的混乱。
他沉声道:“戴君确定江户会有大事儿发生?”
戴修远斩钉截铁道:“快则半月,慢则一个月,江户必乱。”
毛利秀元终于长吁了一口气,用力点头,“好,我便带戴君去见家督大人!”
如今毛利家虽是毛利秀就为家督,但秀元执掌大权已久,只要他觉得可行,秀就基本不会反对。
戴修远微笑起身,“好,只要长门守大人点头,我承诺的大炮等军器立刻便到。”
……
大半个月之后。
江户。
德川家光阴着脸将手中国书丢给一旁的光海和尚,指着端立厅中的大明使节,对通译冷声道:“让这个髯虏滚吧!”
通译吓得没敢吱声,光海忙抢先对明使道:“啊,主公请大人先回馆舍休息,此事还需仔细商议。”
那明使拱了拱手,甩袖子离开。
德川家光立刻吼了起来,“髯虏殊为放肆!无礼!什么停止锁国,开放全部口岸给他们贸易,还有那个什么三十万两!简直是狂妄至极!”
光海和尚扫了眼那国书,不禁也是眼皮一跳,只见上面除了主公所说的内容,末尾处还写了“如有不从,万里叩关,悔之晚矣”。这哪儿是什么国书,简直是宣战檄文了!
他收敛心神,仍是谨慎劝道:“大人,明朝已将后金赶回了黄河以北,前不久他们的舰队又在海上击败了和兰人,气势正盛。中国实乃大国,若没有必要,却也不宜与他们撕破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