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林木之中,李徽等人正在忙着扑灭地面的火苗。火器引燃了林中的落叶,必须在没有蔓延之前扑灭,李徽可不希望引发山林大火,那样的话,后果很严重,蔓延成山火,那也根本无法救人。
好在火势并不大,大春大壮用铁棍将地上横七竖八的敌军伤者补刀杀死之后,一人提着一具尸体在地面上扑打火苗,很快便将火苗扑灭。其余人将周围落叶清理干净,将余烬用皮囊中的水浇灭,火势便无法复燃了。
火势熄灭之后,李徽等人往山坡下摸了一段,确认了对方逃下山坡的信息,并没有轻易妄动,停留在了林子里。
虽然重创敌人,杀死了数十名敌军。但是,对方的人数依旧不少,兵力依旧占据优势。己方只有十余人,绝不能离开林木的庇护,否则必被对方围杀。
李徽的心情其实很焦急,傍晚时分,他在山坡高处用干里镜看到了水潭边燕军士兵躲在一旁守株待兔的情形。李徽并不知道水潭边发生了什么,但他知道,必是燕国兵士发现了什么踪迹。
当萼绿华出现在水潭边的时候,李徽既惊又喜。喜的是萼绿华还活着,惊的是,她即将进入燕军的伏击范围。李徽不得不下令亲卫以狙击火铳狙杀下方已经被瞄准的一支燕军搜索队。借火铳的声音向萼绿华示警。
眼看着萼绿华迅速逃脱,李徽才松了口气。
但其实,李徽并不希望事情这么发展。他根本不想暴露自己这十余人悄无声息的尾随敌人而来的消息,这对营救萼绿华毫无帮助。
李徽的计划是,等到赵长河以及其他亲卫全部抵达此处,便可将这几百燕军全部歼灭。以自己这百人的装备和战斗力,发起突然的进攻,一举歼灭这些燕军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到那时,如果萼绿华没有出现,那便在野人山细细的寻找一番。既然萼绿华确切的出现在这一带,起码活能见人,死可见尸,不至于一点蛛丝马迹找不到。这是李徽认为的最为稳妥的计划。
但李徽没想到,刚刚抵达野人山,萼绿华便被燕军发现了踪迹。
萼绿华还活着,这当然是好事,让李徽也松了口气。但萼绿华被燕军发现之后,自己不得不现身示警,那么现在的情形其实颇为尴尬。己方人手尚末到来,只有十几个人根本无法同敌人正面交相抗。而萼绿华也被困在下边的林子里,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对于营救萼绿华而言,这绝非是个好的结果。
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随机应变了。
……
水潭之旁,丁义也在积极的思索对策。对方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火器着实太凶猛。进山的三百多人已经折损了三四十人,不能再强行进攻。
但是若要此刻退走,那也是不可能的。白白的折损了数十兵马,结果灰溜溜的逃走,那也没法交代。这亲卫队可不是自己一言堂,乞伏什之前是亲卫营的领军,自己只是个副手罢了。回去后,太子问起此事,定会有人为了推卸责任禀报上去,把责任推到自己头上。自己被十余人吓跑,那女犯人也没抓到,太子岂会饶了自己。
所以,丁义仔细思索之后觉得,得将那女子抓到手,然后不跟这帮有火器的家伙纠缠,起码也算是有所交代。毕竟对方有凶猛的火器,太子问起来,便说是不希望兄弟们死伤太多。回头再虚报一些对方的人数,太子或许不会怪罪自己。
丁义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几名都尉,几名都尉都认为可行。经过林子里方才的交手之后,谁也不想同林子里的那帮敌人交手了。
关键丁义告诉他们,林子里这帮人拥有火器,相应该十之八九是从琅琊郡进入泰山郡的东府军的兵马。他们深入到了此处,必不会只有那么十余人,定有其他兵马赶往此处。倘若跟他们纠缠的话,对方大队兵马赶来,那么便全部要死在这里了。这可把几名都尉吓坏了。
他们都觉得得赶紧走,甚至有人建议,那个女贼也不要抓了,赶紧趁着黑夜连夜撤出山外,赶紧离开为好。
但丁义终究是不死心,还想尝试一番。他和众人商定,立刻开始搜捕那女贼,天亮之后若是没能抓获女贼,那便立刻撤离,不跟东府军纠缠了。丁义也让几名都尉都发了誓,回到中山之后,太子若是问起来此事,必须统一口径。就说遭遇东府军大队兵马,众人拼命抵抗,击退了他们。但是兄弟们死伤不少,不得不撤离云云。
商议已定,丁义开始安排人手开始搜寻树林。二百七十余名兵士,分为三队。一队守在北边的山坡外围,监视山坡林中的敌人。其余两队一百五十余人开始搜索水潭边藏匿女贼的林子。
不久后,火把亮起。两支燕军兵马开始举着火把进入水潭边的林子里开始了搜捕行动。另百余人则守在北侧山坡林地下方,弯弓搭箭注视着林地边缘。一旦林中之敌下到林地之外,便予以阻击。
这一切尽数落在李徽的眼中。水潭边大量的火把亮起的时候,李徽便知道这帮人要开始搜捕萼绿华了。举着火把的兵士进入林子里的时候,李徽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到此刻,必须要冒险去救人了,否则萼绿华将极为危险。
林地边缘,李徽等人刚一冒头,大量的箭支便激射而至。对方的弓箭手和弓弩手藏在斜坡下疯狂放箭,箭支在树林里穿梭,笃笃笃的钉在树干上。李徽早料到下边必有敌人埋伏阻击,所有人都只是做了试探而已,撤回的很迅速,所以并没有遭受伤亡。
对方射了一通箭后,发现并无动静,便也停止了射箭。但李徽等人再次露头时,对方又是一番激射,逼得众人再次退回。
李徽知道,强行出林肯定不是好办法。鉴于出了林子之后的山坡上并无遮掩之物,强冲下去不现实。所以必须要打开突破口。但是下方一片黑暗,看不清对方的具体位置,所以狙击火铳虽然射程足够,但是找不到目标。唯一可以打开突破口的手段便只有手雷了。
山林边缘距离对方的位置起码有八九十步,即便居高临下也难以投掷到敌人的位置。但这只是对常人而言是如此。对于大春大壮两人而言,那是极为轻松之事。
李徽决定让大春大壮投掷手雷轰炸敌人藏身的位置,以造成突破口。并且同时发射焰火弹作为照明弹,给狙击火铳手能够看到敌人进行射击的机会。务必突破对方的封锁打击。
为了增强手雷的威力,李徽吩咐将七八颗手雷用长草编制的草兜子困在一起进行投掷。这么做可以增强手雷的爆炸威力,压制对手。但其实危险性也很大,因为手雷要迅速的北点燃,然后在极短的时间里投掷出去。点燃手雷有先后,必须在第一个被点燃的手雷爆炸之前便投掷出去。
手雷这东西可没有奢侈到使用雷汞作为触炸装置,还是依旧用的是点燃引信投掷的方式。所以,整个过程要流畅迅速,必须几个人同时配合才成。
草兜子里八枚手雷捆在一起,大春拎在手里摆好了架势做好了投掷的准备。与此同时,几名亲卫同时吹亮火折子,开始迅速点燃八枚手雷的引信。
嗤嗤冒着火花的引信被点燃,迅速烧入手雷内部,让人感觉急迫无比。随着大春嗨然一声吼叫,他还是在林子边缘将草兜子高高的轮了起来,轮了一圈后丢了出去。
喷着火苗的手雷在空中划出一道残影,落在了敌人藏身的斜坡后上方位置,然后惯性让它们滚下了斜坡,滚在了十几名燕军士兵的脚下。
那十几名燕军士兵还正在弯弓放箭,因为他们看到了林地边缘晃动的人影,准备射上一轮。却看到冒着火花的一坨东西滚落脚边,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骇然大叫着往两侧避开。然而,手雷轰然炸开,八枚手雷几乎同时炸开,其威力可想而知。
爆炸的火焰闪耀着,灼热的气浪和爆炸的破片在空中扩散,十几名燕军惨叫倒地,全部被击中。跑的快的距离远的还好,身上中了些破片不至于致命,而伤势最重的几名燕军便没那么幸运了。他们离得最近,那集束手雷就在他们的脚下炸开,顿时炸得他们血肉横飞,腿脚全部炸断,身上满是血窟窿,眼见是活不成的。
大壮不甘示弱,轮着膀子投出了第二波集束手雷。大壮的臂力更强,一草兜手雷飞出了百步距离落在了斜坡下方敌军队形的另一侧。轰鸣声接连响起,烟火弥漫中,又有十多名敌军被炸的血肉横飞哭爹叫娘。
几枚焰火弹斜斜的从山坡林地边缘飞向空中,明亮的焰火弹照亮了山坡下的敌军位置。那里,挨了手雷轰炸的敌军兵士正在惊惶移动,身影尽露。
“轰轰轰轰!”几支狙击火铳借着这短暂的光亮开始轰鸣射击。尽管角度不佳,视线依旧不甚清晰,但转瞬即逝的光亮还是让亲卫们有了射击的目标。轰鸣声中,几名亲卫被击中惨叫。
一片混乱中,对方已经暂时失去了反击的能力。大春大壮已经冲出了林子边缘,开始不断的向着下方投掷手雷。这个距离也只有他们两人能够将手雷投掷到斜坡下方。左一颗右一颗的迅速投掷,两个人打出了一队兵马的气势,手雷不断的爆炸,对方斜坡下的位置已经根本无法躲藏。
凭借着这样的进攻,其余亲卫也得以冲出林地向下冲锋。在进入四五十步的时候,更多的手雷投掷到山坡下敌军所在位置,炸的对方根本没有反击的可能。而当距离更近的时候,火铳已经进入了射程。
坡下的燕军兵马开始掉头逃跑。事实上,他们早就已经开始逃窜,在被手雷连续轰炸之后,已经有人往下方逃跑。此刻被大量的手雷再洗一轮之后,死伤人数已达六七十人之多。这么短的时间里,一百多人已经死伤一半,这还怎么打?
没等李徽等人冲到斜坡下,他们已经抱头鼠窜,丢弃了有利地形和伤者往水潭边丁义等人所在的林子方向逃窜而去。狙击火铳对着他们逃窜的背影轰鸣着,射翻了几名敌人之后,那群人更是快速逃入了水潭边的林子里。
众人在斜坡下稍作休整,冲锋之时有两名亲卫受了伤。一名被流矢射中肚子,伤势不轻。另一名是冲下来的时候被藤蔓绊倒,摔在了石头上造成了手臂的骨折。亲卫们忙着给二人包扎伤口止血固定。大春大壮两人则开始拿着铁棍开始补刀。大铁棒敲击在那些伤兵头骨上的声音清脆而又令人恐怖,一棍子下去,头骨稀烂,立刻毙命。
这虽然很不人道,但这样的传统是胡族留下来的。过去的几十年间,大晋和北方胡族交战的规矩便是不留俘虏,全部杀光。除了一些重要人物和领军将领大族子弟之外,普通的兵士基本上不留活口。胡族首先如此,大晋随之效仿。也正因如此,双方交战是极为血腥残忍的,因为投降也没活路,所以战斗都是不死不休。
北方胡族之间更是如此。就像两年前的参合坡之战,拓跋珪俘虏了数万燕军,最终全部坑杀了他们,便是证明。
李徽并没有制止大春大壮这么做,其实对于这些受伤的敌军而言,这反而是一种解脱。许多人血肉模糊,肯定是活不成的。没逃走的还能是轻伤么?但凡有行动能力的都已经逃了,逃不走的都是重伤,自己难道还会大发慈悲为他们救治,提供他们食物药物,之后抬着他们出山不成?
在这个时代已经待了这么久,李徽早已逐渐摒弃了以前的那些穿越身份带来的诸多想法。这个残酷的时代,自有其残酷的法则。
虽然攻下了山坡,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不远处潭水一侧林子里火把闪动,对方兵马正在林中搜捕萼绿华。那林子又不大,应该很难藏身。所以,必须还要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停止搜捕,转头来对抗自己的进攻。
李徽当即下令,沿着水潭边缘向侧首树林发起进攻。必要时,必须冒险进入那片树林,对对方展开进攻。
众人沿着潭水岸边的乱石摸向树林边缘,让李徽意外的是,对方显然已经得知了外边这些兵马被击溃的消息,林中火把开始聚拢,不久后数百燕军从林子里冲出来,开始沿着潭水边缘向着李徽等人冲杀过来。
李徽松了口气。对方显然是已经恼羞成怒了,想要强行发起进攻,要歼灭自己这十余人了。确实如李徽所猜测的那样,丁义得到了禀报,说对方已经冲下了山坡,抵达了潭水旁的空旷地带。也已经确定对方只有十余人而已,丁义认为这是一举歼灭对方的好机会。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却被对方连续进攻骚扰,死伤上百人,本来这口气便咽不下去。若此刻还任由对方进了身处的林地里,岂不是又要被他们在暗处袭扰,那还怎么搜索。再被他们偷袭杀死一些人,剩下的人恐怕都要崩溃逃跑了。
趁着还有近两百人在手,趁着对方没有林木的庇佑,必须立刻歼灭他们才是。
于是丁义迅速下令,两百多人冲出林子,向着水潭边缘李徽等人所在的位置冲锋而来。
李徽立刻下令依托有利地形对敌打击。但潭水旁的有利地形无非便是一些大不一的岩石而已。地势较为平坦,唯有这些青石可以利用作为屏障。
好消息是,己方人数不多,几块大石头便完全足够成为所有人的屏障。但坏消息也同样是因为人少。对方两百余兵马,在这样的地形中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丁义也不是草包,他已经分出了五十余名兵士从侧首进攻,方向正是北侧山坡上方,目的便是占据通向山坡林地的高点。这既可以居高临下的用弓箭射杀对手,让对方的躲藏位置暴露在外,又可以切断李徽等人撤回山坡林地里的路线,可谓是一举两得。
正面上百敌军举着火把冲的飞快,他们很快遭受到了火铳和手雷的打击。但此处地面空旷,燕军队刻意分散,利用乱石作为屏障,所以打击的效果并不理想。一轮轰击只能造成七八名敌人受伤,虽然威势慑人,却并不能阻挡对方抵近。
丁义也是下定了决心,所以举着兵刃大吼着催促兵士进攻,不允许任何人因为胆怯而不前。已然损失了百余人了,已经无法交代了,索性便全力进攻,歼灭眼前之敌,也好减轻责罚。
李徽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正面之地无法击溃,一旦冲到近前肉搏,那便是另外一种情形了。而北侧的山坡上对方的兵马即将到位,到那时侧身位置全部暴露,对方可以踩在高处放箭,处境将极为恶劣。留在现在的位置很快便会陷入极度的被动。
当下李徽迅速下令,所有人投出一轮手雷,迟滞正面敌人的同时,开始沿着潭水边缘的乱石地往东侧后撤。必须找到一处可以坚守的好位置,才可抵挡敌人的进攻。
丁义看见对方正在后撤的情形,大叫道:“他们要跑,给我追,杀光他们。”
正面进攻的燕军精神大振,嗷嗷叫着追了上去。
李徽一行飞快沿着水潭往东后撤,但很快,他们便惊愕的发现他们撤退的方向是死路一条。巨大的峭壁横亘在后方,像是一堵高墙一般挡住了去路。这正是野人山山涧的地形。山涧落差大,山涧中的流水正是从高处落下,才在下方冲积出深潭和大片的水域,才会有那么的巨石被冲刷下来,形成了嶙峋乱石满地的情形。
李徽一行撤退的方向,正是野人山山涧深处,所以不可避免的遭遇这堵峭壁。峭壁上方还在往下流淌着不大的水流,两侧岩石光滑,长满了青苔和蕨类,湿滑无比,根本无法攀爬。而后方,大量的敌人已经追近。侧首北侧山坡上之敌也正在迂回靠近。
“他们没路了,哈哈哈,给我冲。把他们堵在角落,全部射杀。”丁义见此情形,兴奋的大叫起来。
众人都看向李徽,希望李徽给出对策。李徽眉头紧皱,查看周围,脑子里迅速的思索着对策。但一时之间,似乎并无良策。 filsarilhl969759697505994八41132hl
:。:3v
rad3
sr="ggdlgdjs"
海书网 https://www.haishuwa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