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十三章荷才露尖角
公元一九0年六月,太祖高帝听从时为奋武司马的敬候彧之高见,于庐江试行“屯田制”。帝安置流民,开垦荒地,于交通便利之地大力施行“屯田制”。因而百姓运粮之沉重劳役负担大为减轻,“屯田制”还解决了军粮供应之难题,恢复农业生产之重要作用,为帝宏伟霸业创造了物质条件。
————《庸史●太祖高帝吴骏江东发展之纪实》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在吴骏病好后的两个多月里,经过吴骏和麾下众将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军队训练这一块上略有成。扩充后赵云的“飞龙营”和张辽的“御龙营”这两营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和扩充前的无多大差别,但在军队协调作战能力上却比以前大有进步了。赵云和张辽的统军能力犹如淮阴侯韩信一般“多多益善”,这三千人马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飞龙营”的三千人马均是轻骑兵装备,在赵云的带领和训练之下,他们对骑术、箭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阵的战法颇为熟悉;他们和“御龙营”一样,现在所缺少的只是经验和战火的洗礼;“护龙营”的一千特种军在吴骏和副将的训练之下成绩斐然。在几次的军队联合对抗比赛中,“护龙营”的单兵作战能力做强,每次都荣膺冠军;在单兵作战能力方面,紧随“护龙营”的是新组建“黑龙营”,他们犹如营长典韦一样粗壮刚劲。“护龙营”和“黑龙营”在吴骏军中被誉为“哼哈二营”,这两营单个士兵的作战能力是三个普通士兵的战斗力之和,可见威力之强!
在整体协调作战能力上,令吴骏惊讶但也在他意料之中的是,只有区区一千人马的由高顺统领的“陷阵营”多次打败有赵云和张辽分别统领的“飞龙营”和“御龙营”,是吴骏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要知道,“陷阵营”的这一千人都是按照高顺的要求打造而成的重骑兵,个个马匹精壮、装备精良,是吴骏手中最锋利和最威猛的拳头!
在灵活性和阵法的精通方面,则是由赵云统领的“飞龙营”独占鳌头,不但是因为“飞龙营”是轻骑兵装备,而且还因为赵云的天赋极高,对吴骏所改编的兵法特别精通,对轻骑兵的各种战法的熟练程度,可以说在吴骏军中,除了吴骏本人之外就数赵云了。而在防御和防守方面,就是张辽的“御龙营”了,不但他的防守一流,张辽对进攻也毫不逊色,在几次人数占优的情况下,竟能和高顺的“陷阵营”对阵而攻,却平分秋色!可以好不夸张的说,“御龙营”和“黑龙营”是“哼哈二营”,“飞龙营”是最为灵活和诡异的利剑,“陷阵营”是最为威猛的矛,“御龙营”是最为坚固的盾,可谓“五营争鸣,各显神威!”
在水军方面,“乘风营”和“破浪营”也经常聚齐在鄱阳湖或是巢湖上继续以“海盗”的身份和形式进行演练和协调作战。在单队的作战能力上,由甘宁和周泰分别带领的两队人马分别占头名和次名,而蒋钦和凌操分别带领的两队人马紧居其后,所以由甘宁和凌操统领的“乘风营”与周泰和蒋钦统领的“破浪营”不分秋色,只是“乘风营”略高半筹而已。在看到水军的这两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取得如此骄绩,不由对四将赞赏不已,自然对他们的要求有求必应,同时吴骏也要求他们再接再厉,在登陆作战和两栖作战上多下些功夫,还说在几个月后会有大用,弄得“乘风营”和“破浪营”两营的四千水兵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没日没夜地狂练,在军中掀起了一阵练兵热潮。
其实,这段时间里在所有军队建设中,吴骏最为关心的还是自己秘密训练的“秘营”。“秘营”一天没有训练好,他就焦心一天。这“秘营”可关系到日后群雄争霸时的主动性和全局性,所以吴骏每训练好一批人,马上就把他们秘密安排到预定的区域和城镇里。首先出师的是负责司隶州、雍州、凉州和兖州四州的“龙队”,在一个月前“龙一组”、“龙二十组”、“龙四十组”就已经赶往了各自负责的地点进行侦查和潜伏任务。在随后的日子里,“龙队”的其他组成员和“成队”、“羽队”以及“丰队”都纷纷训练和掌握各种专业技巧,如乔装、易容等技巧后,“秘营”的全体人员都已经各司其职,进入了运转工作状态,完成立吴骏“在虎牢关大战前布置好自己的谍”的既定战略。
在完成一系列的军队训练和建设后,六月九日晚上,为了鼓舞士气和犒劳麾下的兄弟与爱将,吴骏把以赵云为首的众位武将和以荀彧、田丰为首的谋士请到吴府内厅,吴骏还亲自下厨烧了四、五个拿手菜后,让管家吴达拿出几坛前段时间在空余时间和琰儿等三女一起酿造的美酒“女儿红”。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荀彧、田丰等谋士们一起谈论与交流庐江城内近来的农业、商业、治安状况及其人才培养的情况;武将们则是围坐在一起谈论与交流军队训练情况,一起谈论与交流武技与心得。
{}/ “如此甚好!这有劳文若了!只有我们大力发展好农业,才有精力和条件去奢谈其他啊,文若辛苦了!”吴骏对荀彧的能力还是十分信任和赞赏的。
“区区事,多谢主公谬赞了!不过,主公,若是今后进一步我们发展和壮大了,要想在根本上解决好农业的发展,彧这里有一计,不知可行不可行?”荀彧想了想,就向吴骏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哦,既是文若之计,必是良策!计将安出?文若细细道来!”吴骏听出荀彧话外之言,颇为感兴趣,这必是他苦思冥想才想出的对策,应该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主公,我们可以试行一种叫屯田制的制度,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的弊端。”“屯田制?”众人听到荀彧之言后,都极为感兴趣。
“不错,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商屯亦称盐屯,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自黄巾军暴乱以来,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主公可在庐江附近进行屯田。屯田的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劳动力可以是难民和流民;耕牛和农具可由郡府统一提供,如此屯田收获谷物百万斛,缓解了社会矛盾。”
“好,文若想出的这个屯田制很好!”吴骏知道这屯田制是三国的一代霸主曹操听从谋士建议而发展起来的,自己前段时间也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一直忙于“秘营”训练和其他事务而暂且搁置下来,没想到今日文若竟会对自己提出来,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不由万分欣喜!“民屯就以每50人为1屯,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民对分;使用私牛者,官4民6,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但以自由应募为主,不可强迫。设立典农部,典农官由文若担任,全权负责和主持屯田制的实行,典农部独立于郡县之外,是专为供应军粮而设的机构。不过,由于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刚刚形成,不宜马上实行军屯,文若和元皓先组织涌进庐江郡内的流民先试行着民屯,看看效果如何?至于军屯过了这段时间再说吧。”
“谨遵主公之令!彧(丰)定会把民屯做好,不负主公重托!”荀彧和田丰起身领命道。
在之后的讨论中,吴骏分别向顾雍和李肃等人了解了今日以来的人才培养和招揽情况和大汉各州郡对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一事的看法和反映情况。这几个月以来,虽然庐江的“招贤馆”在顾雍的主持之下办得有声有色,但江东素来文士极多,但已惯于安逸,喜好沉浸于靡靡吟诗作画之中,且门阀风气和势力盛行,所以“招贤馆”并没有招到什么突出和优秀的人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太守大人吴硕和吴骏的支持下,顾雍在庐江办起了一座“博学馆”,卫侯吴骏任馆长,顾雍任副馆长,专门招收资质优秀的孩童进行免费教学,其中大部分是涌入庐江的难民的子弟。“博学馆”分别由典学都尉顾雍和卫侯吴骏讲授,吴硕、蔡邕和乔玄等江南名流也被请去串讲。在董卓乱政一事上,虽然各州郡表面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和言论,但吴骏从伍孚和李肃收集到的情报了解到,在这貌似平静的背后,实则暗藏汹涌,各州郡都进行了军队的扩编和训练,一场声势浩大的“讨卓之战”只欠一根可以爆发的导火索了!
谢谢各位书友对我龙成羽丰的大力支持!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我每两天会完成一章的内容。请大家多多支持!我的邮箱是ufuhg00八16,我qq号是645060。《新三国翔龙风云录》的qq群号是14八710八。有什么问题,请联系我。敬请关注下一章《十八镇共讨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