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就收到了突如其来的消息,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因为这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在王华的印象中,和历史有所出入。
英国对清王朝全面宣战,并向清王朝递交了交战的国书。
“主席,我们要不要去探查一下香港岛,好像他们很多军舰北上了?”保镖问。
“不用。英国都全面宣战了,我们主动去,不是挑起事端吗?”王华摆摆手说。“对了,我们的军舰到哪里了?”
“据汇报,我们的0艘军舰已经抵达巴厘岛,五天之内就可以抵达。”保镖汇报。
“好,给我紧紧盯着香港的动静,有情况立即向我汇报。”王华吩咐说。
王华都知道英国对清王朝全面宣战的消息,林则徐自然是更加清楚。他重新任命为两广总督后,把前面两人留下来的问题妥善的一个个解决,随着南国交出的0艘军舰,他们回到了之前稳定的局面。
道光已经回去京师,两广全权交给林则徐,而奕经镇守江浙,负责整个对英国交战总指挥。
收到英国宣战,林则徐还有些紧张,生怕他们还来攻打广州城,谁知道英国居然大批人马北上,林则徐忙派出六艘军舰随时监视英军行动,如果有可能,偷袭股英军。
林则徐自己却是把目标盯紧了英国在清王朝的总部香港岛。
1八41年月1日,英军再次北上,璞鼎查率舰船7艘、陆军500人离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厦门,占据鼓浪屿(即第三次厦门之战)。
1八41年月日,林则徐组织军舰和民兵,分头袭击香港,遭到英军留守部队的阻击,无功而返。
1八41年月5日,南国军舰抵达澳门。
1八41年月1日,英军再次攻占定海,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英军因为疫病流行,放弃定海。
1八41年4月5日,英军攻占镇海,占领宁波和乍浦。英军因为兵力不足,暂时停止进攻,等待援军。
1八41年4月6日,林则徐重新组织进攻。这一次,林则徐采取渔民突袭手段,让渔民穿越英军的监视,登上了香港岛。然后,在内部配合广东水师的进攻,击毁了香港的防御措施,但是随后却被支援而来的英军包围。幸好,南国提早通知,林则徐退走,双方各有损失。
“我们的这0艘军舰要不要先交给他们?林则徐已经派人来催好几次了!”
在澳门的行政办公室内,保镖询问王华的意见。
王华没有回答,而是转头看向身边的人,一脸的憨厚和稳重,正是李豪放。
王华也想不到李豪放会过来,他原本是要求派出一名海军军长或者师长过来负责清王朝的军事事务,因为,王华总得回去南国,离开快一年时间了。
却想不到李豪放主动顶替,自己跑了过来,因此,王华认为需要尊重李豪放的意见,这方面的军事才能,李豪放比起王华更为冷静和敏锐。
{}/ 1八41年4月7日,奕经调集兵勇以备反击,水陆同时进攻,企图一举收复宁波、镇海和定海三地。但是接战均不利,纷纷撤回原驻地,进攻定海因风潮不顺而延期。
1八41年4月八日驻宁波英军乘势反攻慈溪和城西大宝山等地,清军大败,损伤惨重,退守曹娥江以西。道光帝见久经准备的浙东反攻又告失败,遂调盛京将军耆英赶赴江南,准备与英军媾和。同时,道光命令林则徐,把0艘军舰交给江浙地区。
1八41年4月9日,在香港的英军还是派出援军北上。
1八41年4月10日,林则徐主动派出军舰进攻,英军在支援部队的支持下,奋勇抵抗,双方损失严重。
1八41年4月11日,林则徐被迫交出那0艘军舰北上,广州进入防守阶段。
1八41年4月1八日,等到援军的英军主动进攻长江的门户吴淞口,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吴淞的失利,使英军军舰开入长江。
1八41年4月19日,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自闻乍浦、吴淞不守,认为汉人通敌,纵兵杀害汉人。
1八41年4月0日,耆英接收了前来支援的军舰,但是只顾自己的安全,防守南京,没有主动出击。
1八41年4月1日,英军6600余人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八旗兵巷战,英军死7人伤19人,旗兵死约600人,海龄自杀。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镇江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向英军交纳五十万两赎城费,免收军事占领。
1八41年4月日,英军直逼南京,和耆英相互僵持。耆英那怕是拥有0艘军舰,也是不敢主动攻击,而是龟缩在南京市,反而被英舰围在内城,清廷处于不利位置。
1八41年4月日,南国军舰抵达澳门,0艘军舰会送达到天津,另外南国会派出10艘军舰接收威海卫这个地方。
1八41年6月0日至次年月11日,英军分遣舰队还多次对台湾进行侵犯。由于守军准备充分,战术巧妙,取得了整个战争中罕见的胜利,仅俘获英军就有1八人。
其实,只要军民同心,上下一致,举全国之力,打败英国的侵略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可惜的是清王朝各地是各自为政,缺乏一个统一的思想,而作为最高的领袖道光已经从鸦片战争开始,换了五个最高级别的指挥,每个人想法不一,主降主和都有,自己的私心也有,怎么能够打败侵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