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华人之南美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百四十七、 历史的年轮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华并没有离开澳门,选择回国,因为,他知道这是事关中国的命运一战,那怕是旁观,他也想站在最近的地方看。而且,历史上,清王朝兵败后,整个广州城会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英军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他必须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那怕他们不出面,只要他们的军舰摆在珠江口,英国人肯定不敢做出过分的事情来。

    王华虽然身在澳门,但是和国内的消息保持沟通不断,只不过不能畅所欲言,只能简短文字交流。现在南国的电报讯号已经可以跨越大半个地球了,澳门这里和北京市,只要通过鱼尾市中转就可以互通消息。

    至于电话机已经普及全国大陆,但是对于这个远在重洋的澳门自然是不能联上的,虽然通话的距离在研究下不断延长,但是等到世界各地都可以通电话,估计王华上天了还做不到。

    国内的事情一切正常,在南国和平稳定的局面下有序发展,而且有赵东盯着各省政府,也出不了什么大事情。

    至于国外,智利和南国的经济合作丝丝入扣,已经发展了越来越紧密,特别的两国的关卡,来往频繁,南国的关隘城市奇廉已经从一个城镇,发展成为了一个城市,智利那边常驻奇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千人。连带着和奇廉一江之隔的智利关隘城市圣卡洛斯也发展成为了智利南部排名前三最发达的城市,人口达到了两万多人,比奇廉的人数还多。

    智利在经济高度利好的刺激下,已经控制了阿塔卡马沙漠整个南部,现在把目标瞄准了中部和北部,这是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领土。智利在考虑是不是值得为了一个沙漠对两国出手。

    阿根廷的合作发展势头,也是极其良好,不过,阿根廷现在正对乌拉圭用兵,影响了两国的边境贸易,但是军火贸易却是猛增。

    乌拉圭成为了大国必争之地,巴西和阿根廷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南国和英国却是在背后暗暗支持,乌拉圭的白党和红党分别控制着南北,两方相互脚力,难分胜负。正如王华的预见一样,没个十几年,根本就分不出胜负,最好的结局是如后世一样统一,最坏的结局是分而治之。

    其他的南美国家是逐步从内乱中学会妥协和治理,慢慢向着统一的国家方向发展进行着。

    王华一直想得到的几个岛屿,巴巴多斯、圣赫拿岛和留尼汪、毛里求斯,南国一直没机会,不过,正如王华预料的一样,法国人把毛里求斯交给了英国人,正是证明了英国谋求独大印度洋的野心。

    南国要想获得这些岛屿,看来短期之内是没有办法,除非是发动战争,但是和英国人交战,对彼此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

    王华不知不觉间在澳门呆了快一个月了,每天,他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和北京市交换电报消息,做出相关指示,下午就是了解广州的各方情况。

    {}/  1八40年10月,英军发动虎门广州之战。义律先下手为强,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清王朝部队英勇抵抗,但是没有做好防范工作,被英军偷袭,最终虎门炮台失守。英军接着趁势出击,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无数官兵战死沙场。

    1八40年11月,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早晨英军400人反攻,清军溃退。几日后,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炮击广州城。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八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在此形势下,奕山等竖起白旗求和。

    1八40年1月,奕山被迫接受英国条件,城下之盟,签订了《广州合约》。英国不但不率部撤离广州,还准备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600万银元的赎城费,这激起了整个广州城的反英情绪,特别是广州北郊三元里一带的民众已经开始自发武装,准备进行长期的抗英斗争。

    “我们绝不能投降!”这个一个年轻伙子的叫喊。

    “对。我们大家一起拼命。这个城市明明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还得交什么赎城费。这分明就是抢劫,强盗。”这是一个普通的商家。

    “好,大家各自回家准备武器,他们进城来,我们大家都一起杀过去。”一个中年人宣告大家说。

    百姓们群情激奋,正准备回家找武器,却被另外的一个声音吸引了。

    “大家快来看,快来看,我们有救兵来了,那些英国的军舰让开了。”这个一个伙在城墙上叫了起来。

    “救兵,什么救兵?”大家纷纷涌了过去,那些没办法上城墙的就纷纷到高楼里去看。

    “看,那是南国的军舰。我认识,我认识,我去过澳门!”这个一个做生意的店家大叫。

    “你的意思说,南国来救我们了。”有人问。

    “那当然。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说着同样的话,自然不会见死不救了。所以,他们一定是要救我们的。”有人肯定地说。

    “没错,我也相信。”

    “太好了,那实在是太好了。”很多人不由高兴的叫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