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确实没有拜入杨门的意思,这一趟杨家之行正如杨旭所说以见识的心思居多,当然也不排除他这个假期没有其他安排的因素。总之能否留在杨家坳中修行武艺这一点陈默并不强求,成则欣然,不行也不至于觉得遗憾,权当是陪杨旭返乡一游罢了。
不过,既然如今杨家老爷子已经开口应承了,陈默也不是那种没眼力见的人,所以即便不是杨家门人,他还是对杨老爷子行了一个弟子礼。至少在留在杨家坳的这段时间,陈默觉得自己对杨老爷子以师礼相待并不算吃了亏,相反还占了杨家乃至整个杨家镇大部分人的便宜。
当然陈默跟杨旭爷孙俩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并不会太拘泥于这些形而上的东西。而作为‘旁听生’的陈默自然也懂得拿捏分寸,至少他不会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已经同杨旭一样可以跟那些武师做同辈论。所以在面对在这些武师时,陈默还是一口一个前辈的称呼,不管是年纪还是武道资历,他这样的姿态都算理所应当。
而之所以还会频繁跟这些武师打交道,自然是因为陈默修行功课上的原因。
老爷子说会像教导杨旭一般亲自指点,但这也不是说真的就手把手的教,就算是身兼嫡孙跟首席弟子身份的杨旭这些年都已然没有了这种待遇。
虽说卸了官家顾问的身份之后,杨老爷子如今的日常重点就是教徒授业,但是武之一道自古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说,所以手把手言传身教的那种方式并不常见,普通的武师尚且如此,更合何况以杨老爷子在杨家的辈分地位。
若要说有,也就是在杨旭早年梳理根骨、打熬基础的时候才见过老爷子有这般施为,之后等杨旭武艺逐渐成型之后,老爷子对他的干涉其实就开始慢慢减少了。
就像文人开篇各有笔风一样,武者的武艺风格也各不相同,却不仅仅只能用刚柔二字来区分。甚至来说,武人必须得有自己的武风才能最终开拓出自己的武道。倘若做师傅的在弟子身上打下的烙印越多,将来他想破茧成蝶一飞冲天的枷锁就会越重。
所以不仅是杨旭,包括那些老爷子门下的武师都一样,他们如今都有了自己的武道,而杨老爷子所能做的便是以自己的经验跟感悟来给弟子们一些提点跟借鉴,真正教导的地方却是不多,更多的是要靠弟子们自己去体悟去突破。
陈默现在当然还没有自己所谓的武道,或许以后都不一定会有,因为他太不‘纯粹’,没有对武道巅峰的那种信仰跟追求,武学只是被他当成一样工具在使用,当做一种技巧在研究。但是反过来完全将他当成一个没有一点根基的初学者也不恰当,因为他似乎有自己的技击风格,只是并不完善也不稳定,若是硬要将一些拳法套路生搬硬套让他去学,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更没有那个时间。
杨老爷子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在跟杨旭商量过后便有了一番决定,那便是让陈默以求学者的身份逐一与门下的那几位武师请教,因为这些武师专精的武艺当中涵盖了华夏武学大部分的内家拳流派,甚至有一两位还在外家拳修行上有了不俗的成就。一一筛选之下,不怕陈默找不到自己擅长并且中意的武技,之后再让老爷子着重指点就行了。
这样一来,基本就等于是将一道豪华的武学自助餐摆在了陈默面前,而且品级还是凌驾华夏武修界巅峰的那种,若是传到外面去,却不知道要羡煞多少习武之人。
杨旭虽然是有一副妖孽般的习武资质,能够融百家所长于一身,好比一部武学的百科全书,但是他的武艺之道同样只属于他一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任何一门拳术流派都带上了他自己的领悟跟风格,所以反倒不能让陈默有一种鲜明的对比性。所以就杨旭的意见来说,也是觉得这样的安排对陈默来说最好不过。
于是之后的几日时间,陈默便一直是在与这些武师打着交道,迅速吸收着关于武道的种种。
俗话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现实当中固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转眼三五日之间便过去了,而陈默也是终于有机会见到了杨旭的父亲,那个名为杨穹的汉子。
就陈默的印象来看,杨父有着与他‘苍穹’本意的名字全然不同的气质形象,除了外形略显中庸并不出众以外,给人的感觉也是沉稳有余、威严不足的那一种。想来杨旭有现在这般样貌条件跟气质,应该是遗传的宋女侠的基因更多。
然则偏偏就是如此形象的杨父,不仅在杨家甚至在整个杨门当中都似乎有着凌驾所有同辈之上的威望,却不仅仅是因为他嫡系长子的身份。而之所以不是仅次于老爷子之下,那是因为陈默听杨旭说过,老爷子尚有几个同辈的门人存在,他们或避世或隐世,却是连杨门本家人都难得一见。
有一点陈默并不知晓,杨旭的父亲杨穹虽然武学天分一般,在整个杨门中他或许不是武艺出类拔萃的人,但是,他却是将本家杨氏太极修炼得最具火候的那个,这一点就算是杨老爷子都不敢轻言凌驾于他。
所谓勤能补拙,武学一道更是如此,杨穹一生修行确实没能在天分上获得老爷子的一声赞叹,但是在某方面来说,他却是得到了老人家更为难得的一份钦佩。
有其父方有其子,杨父好容易回了家几乎也是在新宅子里没有呆多久,便马不停蹄的入了山坳之内,陈默与之接触的并不多。这或许也是宋女侠怨气如此之重的原因,不过看得出来杨母虽然嘴上不饶人,内里还是满心支持丈夫的事业,当然不能侧夜不归这一点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听说旭儿带了个了不得朋友回来,莫不就是寄住在咱家新宅子里的那个年轻人?”
武堂内院,长子杨穹好奇的跟杨老爷子打听到。
“没错,我让旭儿今天带着到镇上转转去了,否则你进山的时候还能在校场上看到他。毕竟还是客人,整日呆在这山坳之内也不是事,端的失了礼数。”老爷子瓮声道。
“老爷子觉得这年轻人的武艺怎么样?”杨穹接着问。
“很粗糙,”杨老爷子捋了捋白须,评价道:“但是……很可怕。”
杨穹一愣,若有所思。
老爷子不是会卖关子的性情,补充说道:“套路把式确实很粗糙,看得出来如旭儿所说,以前的确是个行外人,也没正经学过什么功夫。我杨家武学虽然不敢直言是武界权威,但只要是个人就万万不可能短时间内练出什么火候来,就算是以旭儿的天分,也是十数年苦修不敢懈怠一天才能达到今天这般成就……”
“但是,可怕就可怕在这一点上,”老爷子顿了一下,接着道:“这年轻人明明只是跟旭儿学过一些粗浅的拳理,对武道的修行跟领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心得,但偏偏一经上手之后,无论什么武艺,无论何等难度都能尽数消化吸收,实在是骇人听闻。我老人家在武道一途混迹一生,也从未见过有这般人物。”
老爷子其实也是无奈,原本以为以杨家的底蕴,孙儿带来的这个朋友再如何妖孽也是所取有限,虽然他没有藏私的意思,但心下其实认为这短短的时间下一两个弟子就足以应付得了他。却没想到只是三五天下来,底下的弟子私下就已经纷纷跑老爷子面前来诉苦,直言自己那一点压箱底的绝活都已然掏光了都没能满足对方。这年轻人不是一张白纸一块海绵那么简单,他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啊,什么东西丢进去都不带有回音的,更别说撑满了会消化不良。
老爷子不信邪,寻了机会当场又考教了陈默某一脉路的武艺,他自己演练套路的时候倒还好,中规中矩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一旦让弟子与他练手切磋的话,十有八九就会被陈默以相同的拳道反制过来。或许他的出招并不完美,招式的转换衔接也有瑕疵,但偏偏就能跟那武师走的有来有回,甚至尤有余力。
这么一来老爷子就不能训斥陈默这是在囫囵吞枣了,毕竟人家确实已经掌握了其中精髓,剩下的就只是长年累月的火候修炼了,这一点别人也帮不了。
而看过陈默出手之后,杨老爷子觉得让这年轻人拘束于任何一个流派的武学似乎都不合适,反倒会限制了他的发展。因此对于如何指导陈默,仅仅几天下来老爷子便又陷入了迷茫,不得不空出了一个所谓的休息天,让杨旭带着陈默到镇上游逛去。他总不好直言堂堂杨家数百年的武学积蓄,在几天时间就被一个年轻人给掏空了吧。
老爷子对自己这个长子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索性将这些情况简单跟他说了出来,不无征求他意见的意思。老爷子虽是整个杨门的支柱,但长子杨穹其实才更有一家之主的风范,平时杨家的大事务都是他在打理。
“老爷子是觉得,这个姓陈的年轻人也有像旭儿这般的天资,可以融百家所长于一身?”杨穹讶然问道。
“不,不是天分资质那么简单。”老爷子摇摇头,有些茫然道:“或许是我老眼昏花了,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种近乎于道的东西,这个却是老朽生平仅见。”
杨穹听言却目光一闪,试探性的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却不能说是老爷子生平未见了,我们杨家之内,不是正好有这样一个人物吗?”
被长子一提醒,老爷子幡然醒悟,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惹人心疼的身影,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等老爷子回过神来后,杨穹才问道:“怎么样,这一比较之下您老可有论断?”
老爷子却仍是摇头:“不好妄断,还需要详细确认之后方才能知晓。”
“是这样……”杨穹也不追问,转口道:“说起来,这个年轻人秉性如何,老爷子可有心数?”
“看起来倒是沉稳得体,没有一般年轻人的浮躁,毕竟时日有限也看不出其他,”老爷子略作思索,道:“不过旭儿似乎对他颇为信任,早早的就将我杨家武学的精奥传授于他了,否则你那几个不成器的师弟也不至于短短数日就被人家掏空了家底。”
杨穹的武艺修为甚至还不如他的几个师兄弟,所以这个话头他也没接,只是道:“既然是旭儿认可的人,那多半是没问题的。”
“嗯。”老爷子点头:“我也相信旭儿有这个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