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天铁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0章 移民(一)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西军把成都围得铁桶一般,外围挖掘了壕沟,修建土城。在大西军修建土城的时候,城内的清军出来反攻了几次,都被大西军打退回去。当大西军的土城完工之后,设置了几座炮台,把大炮架起来,清军就彻底绝了突围的念头了。

    但成都是一座大城,城内粮草充足,清军足以坚持至少一年时间。

    孙可望和李定国派兵占领了剑阁,切断了清军入川增援的道路,使得四川的十多万清军成为一支孤军。

    数千里外的南京,首批移民大洋洲的人们准备出发了。

    得到了太后特赦的潞王朱常淓登上一艘长江客船,伴随他一起出发的还有原本的杭州总兵方国安、原浙江巡抚张秉贞和都督陈洪范等一批卷入潞王谋逆案的重犯,他们都得到了太后的特赦。当然了,这个特赦是有条件的,必须移民大洋洲,永远不得再回大明。

    潞王原本的两万人马,在谋反的过程中被楚国公歼灭了五千余人,剩下的一万五千军队,以及他们的家眷,还有潞王府的奴仆、部分佃户以及他们的家人,都被送上船。

    除此之外,自愿跟随他们一起去的,还有一些对前途已经没有希望的读书人,譬如说陆璘、吴之荣、范骧、陆圻等人。

    这些读书人中,吴之荣是后来的大清县令,在原本的时空中,吴之荣在清军南下之后投了满清当了汉奸,又因为在明史案中立下大功,被抬入汉军旗。而范骧、陆圻等人,都是明史案的告密者,这些人的前途都被张嫣太后剥夺了,走投无路的他们,只好选择了跟随潞王出海。

    但是明史案中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查继佐却因为高发读书人同潞王勾结有功,不仅没有被免除功名,还得到了朝廷的一笔封赏。

    朝廷把没收的一些谋逆者的财产分给了查继佐,而且这个时候,大明的报业开始兴起,查继佐就在杭州开了一间报社,名为《大公报》。查继佐本身又有些才能,于是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使得他的《大公报》发行量成为大明报业之最。

    《大公报》的名字是李国栋赐给查继佐的,连载的武侠小说,许多小说的大纲也是李国栋暗中托人提供给查继佐的。

    每次看到《大公报》,李国栋心里就暗暗好笑:“也不知道三百年后,查继佐的那位后代还能不能成为著名小说家?估计是不可能了,他要写的东西全被他祖辈写完了。而有几本书明末清初的小说就不可能问世了。”

    (ex){}&/  船队顺流而下,以八节的航速航行。从南京到吴淞江大约六百余里的水路,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到了。

    在那个年代,水路是最快的交通,也是运输量最大的交通方式,有水路的地方,就相当于后世的客货两用铁路主干线了,而且是相当于京沪、京广之类的时速一百六十公里的主干线,速度快,运输量大。

    次日一早,船队到了一座城市。潞王朱常淓站在甲板上,眺望西岸林立的高楼大厦,还有那宽阔的江边马路,惊叹不已:“这是什么地方?怎么都是那么高的楼?”

    “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吴之荣念道。

    “王爷,这里是新建的一座城池,叫上海。我们就是要从这里换乘海船出海。”张秉贞道。

    方国安道:“王爷,我们还有一天时间,在这里住一晚上,明日一早就要出海了,好好的最后看一眼大明吧。”

    朱常淓流下眼泪:“对,好好的看一看我们大明!”

    经过了近十年的建设,现在的上海,已经成为了超越了南京的大明最大城市,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一座座高楼大厦林立,虽然这些所谓的高楼大厦,最高不超过六层楼,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宏伟的建筑了,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是采取了西式建筑,大楼的下面两层都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上面是砖木结构。

    下了船,走进了这座城市内,只见这座繁荣的大城市居然没有城墙!

    “如此富裕的大城,竟然没有城墙?”朱常淓吃了一惊,“若是敌人打过来了,岂不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城内?”

    方国安道:“王爷有所不知,倘若这座城市遭遇了战火的话,那么这里的每一栋楼房都是一座堡垒!您看,这些建筑物都十分坚固,而且都是砖石结构,火攻都难以烧毁。打仗的时候,只要把建筑物的门窗堵起来,就能居高临下向外开铳射箭,对手又要如何进攻?不仅如此,一些最高的建筑物顶部还能设置炮台。”

    这里最高最宏伟的建筑物,不用说也知道,是东林江南银号总号,总号已经从苏州搬迁到了上海来了,这是一栋地面有八层的大楼,加上台阶和地下室,地面地下加起来共有十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