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稻粱菽,麦黍粟. 此六谷,食之主.
稻粱菽,麦黍粟。
此六谷,食之主。
简单释义:
水稻、高粱、黄豆,小麦、糜子、谷子。
这是六种谷类农作物,是我们常见的主食。
剖析详解:
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
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水稻磨出来的米,就是大米。
中国高粱又名蜀黍、秫秫、芦粟、茭子、木稷等。
关于它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二说中国原产。
因为高粱在中国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高粱群,许多植物学形态与农艺性状均明显区别于非洲起源的各种高粱。
中国高粱叶脉白色,颖壳包被小,易脱粒,米质好,分蘖少,气生根发达,茎成熟后髓部干涸,糖分少或不含糖分等。
另外,中国高粱与非洲高粱杂交,f1容易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说明两种高粱遗传距离差异较大。
高粱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有关高粱的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最少也有5000年历史了。
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
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小麦磨出来的粉,就是面粉。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
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
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
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
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
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国,
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后种植小麦。
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
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
1八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糜子,起源于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曾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7000年前华夏先民的唯一主粮,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0000年以前。
糜子磨出来的米俗称大黄米,磨成的面粉俗称黄米面,东北的传统粘豆包,就是用黄米面包豆馅制作出来的。
谷子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
195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附近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半坡村,挖掘出盛有谷子的陶罐,由此可知我国人民食用小米的历史,至少有几万年了。
据文献记载;后魏的《齐民要术》一书中载有粟的良种八6种,清朝时一本书就讲到,粟的品种达251种,还描述了各种品种的特征性能。
致家长:
对于农作物,能够通过图片简单的认识就可以了。
知道诸如:
水稻——大米;
谷子——小米;
糜子——大黄米;
高粱——高粱米;
小麦——面粉;
黄豆——豆芽、豆浆、豆腐脑、豆腐、豆油,豆瓣酱,酱油
玉米——大碴子、爆米花、玉米面
等等常识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