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看他们一直问东问西,有些不耐烦,从兜里掏出一把珍珠塞在那个啰嗦的姓姜的船老大手里。
珍珠在古代就是硬通货,像陆川买的这些大小一样,混元一体的,是最受欢迎的,古人收集珍珠单个只能论大小,越大越值钱,如果一批十几个那么就越模样一致越值钱。
古代一厘米左右的一颗珍珠称为一分珠,被称作稀世珍宝,通常都是作为贡品专供皇室享用。
这些珍珠每一个都有半分,难得的是大小模样几乎一模一样。
姜老大是有见识的,那一把可以做一个珍珠手镯,能够卖大价钱的,如果遇见识货的商人,能够卖到十几两银子了。
姜老大立刻开心的收了起来,点头哈腰,陆川说什么他立刻就能听懂了。
这人有点让人不舒服啊,当然陆川也考虑到村民无知贪婪,大多都是这个道德水平。
几个人恭恭敬敬把陆川请上渔船,陆川自己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稳了,然后渔船就划进了大海,离了岸边,渔船却不往东走反而往西划去,陆川当然知道崂山的方位就在他家学区房东面不到十公里处。
怪不得自己总感觉这些渔夫看起来不顺眼呢,这是明摆着看他打扮潮流时尚,身份又语焉不详,就想强行接回家里做客啊。
这帮渔民看来也是身有兼职的劳模渔夫啊,不但打渔养家,还分外热情好客,不过陆川对古代的农家宴半点兴趣都没有,于是就改了脸色。
陆川不愿继续跟他们继续虚与委蛇,既然语言沟通障碍重重,他只好用肢体语言跟姜老大好好交流一下了。
小黑护甲取消跟随,脚下的船都像被一只巨手给强行按停在海面上,船上其他四人纷纷被惯性甩倒。
姜老大几人都以为是触礁搁浅,趴在船舷往外看去,陆川过去一人一脚,就把姜老大还有两个负责挥网的渔夫都给踹下海里去了。
姜老大跟两个手下都懵了,年轻人不讲武德!
竟然公然上演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渔夫救了落难的公子,公子不思感恩竟然背后偷袭,想要害渔夫性命,夺取渔民的谋生工具。
姜老大掏出腰上别的两把短刀,一把握在手里,一把叼在嘴里,领着两个手下凶神恶煞地划水游了过来,想要上船打杀了这个忘恩负义,背后偷袭的年轻人。
可是船上的场景让他们很快感觉到了恐怖和不可思议——划桨的艄公,挥舞着一把柴刀,狠狠地劈在那人头上,可是却连皮毛都没伤到陆川分毫。
陆川上前劈手夺下惊呆了的艄公手里的柴刀,转身朝着水里的三个人表演了大型现场魔术,空手断白刃!
那柄柴刀,在陆川的手指划过后,一截一截地被削断掉落在水里,那断口就像刀削嫩竹竿一样丝滑。
水中三人顿时傻眼了,这遇见了绝世武林高手了,怪不得背着一把骚气满满的宝剑呢,这刀枪不入,并指为刀,削铁如泥,谁能打得过?
伏了伏了。
三人默契地转身朝着陆川发出求救信号的海滩游了过去,附近就那里比较开阔安全。
划船的艄公一看不妙,也想跟着姜老大一起游泳健身,可是陆川根本不会划船,也不认得地方,所以一把将他给救了回来。
又是一通比划,艄公终于听明白公子不是要去渔夫家里做客,而是要去崂山修道成仙。
艄公接下来老老实实地划着小船沿海岸往东而去,用了一个多小时顺利来到了崂山道观的栈桥码头。
陆川又掏出一把珍珠塞在艄公手里,他怕渔夫兼海盗们落水丢了珍珠,回家吃不上一顿饱饭反而不美,毕竟人家耗费了时间,提供了坐船,虽然客船味道实在太腥臭,好在以后再也不会见面了吧,相见既是有缘人啊。
最重要的是艄公竟然告诉了陆川他目前最最想知道的问题,哪朝哪代。
艄公说当今是大明王朝,天子年号崇祯可能是十四年,他听姜老大抓回来的白净胖子商人说过。
崇祯末年啊!明朝末年,天灾不断,饿殍遍野,外有野猪皮王朝崛起,内有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烽火连天,整个大明王朝摇摇欲坠。
一般商人都不会搞错年号,而现在崇祯十四年六月中旬,大明王朝将在崇祯十七年三月的时候被李自成攻破国都开始改朝换代。
开始见到渔夫时自己还庆幸不用留猪尾巴发型,这下好了两年多时间,自己光忙换发型就行了。
陆川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是十分纠结的。
这种乱世别说普通人,连皇室子孙都朝不保夕,皇帝砍杀自己的亲人然后自挂东南枝。
道士们的码头只是环湾悬崖边的一处落脚石,根本无人值守,一条凿刻在峭壁上的狭窄石径蜿蜒着爬向山中。
陆川掏出手机来了几张自拍照,又编辑了获知大概朝代明朝崇祯末年的信息打开了一下传送门快速发了出去。
陆川手脚并用,爬向山门。
崂山道观,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最有名的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太清宫。
明代以来,又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明天启二年(1622),道人赵复会重修太清宫,正式确定了分三官、三清、三皇殿为三个院落的格局。
该三院都建有围墙,各立山门,并有便门相通,使太清宫基本上形成了现代人看到的规模,所以陆川攀登的这条小径在现代也是有的,只是现代的时候诸多修缮,石阶修的宽阔许多,更有铁栏杆可以扶持,不像现在这样步履维艰,行走不便。
当然另有大路在太清湾较为平缓的地方与陆路相连,想来那里路好走许多,只是山中松柏茂密,郁郁葱葱,整个太清宫完全隐没在一片树海之中。
行不多时,小径终于在一株几百年的松柏后汇入主路,山门在望,故地重游。
似乎四百年的时光在眼前的这座石刻的门楼上没有多大威力,人世间沧海桑田早已经物是人非,而门楼牌坊上的那些字却跟陆川在未来看到的没有什么不同。
牌坊上书“崂山太清宫”。
看来这几个字几百年来都一直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