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善灵觉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延迟三小时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少爷被那慕容皇子劈了一刀,捅了一刀。

    而在旁看戏的徐大天蓬却是丝毫不慌。

    那两处伤口虽然严重,但并不足以致命。

    要知道——

    这位少年的父亲身上,光算致命伤口加在一起便有整整二十七处。

    只要有着绝对坚毅的心,便能活。

    因为没有人会轻言放弃生命。

    少年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他腹部的伤口到现在依然流血不止。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古至今,哪个想要有出息的将门之后不会流血?

    更何况这一位还是“帅门”。

    再者那慕容垂自负要到与自己比拼内力,心脉已然受损,再刚才那重重的一摔之后更是要命。

    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呢。

    几十年来,这位中年胖子厮杀的场景见得多了,心也就乏了。

    可每次再见,心里总归会有些不同的感受。

    一人是北方五族之一,鲜卑国的五皇子。

    一人是华国第一大元帅的独子。

    这二位本该各自安好尽享荣华富贵的年轻人——

    也是不知为何原因。

    竟要这般以命相拼。

    若欲建不世之功业——

    那也该搏敌于沙场。

    按理不该如此荒唐。

    要狭路相逢分生死。

    坐在地上悠哉的徐管事沉思不语,反复仔细盘桓着这其中的“门道”。

    峣山一役。

    西方陆沉。

    流民东渡。

    佛法西来。

    那年纪轻轻前途无量的慕容垂放着积攒多年军功换来的万夫长不当——

    为何偏偏要卷入这乱流?

    孤身赴华国要急着投胎?

    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久身后密林深处,没来由突兀地响起了一首用“巴蜀腔调”吟唱的曲调——

    有音色侵耳,且念念有词:

    “青草明年生,大雁去又回。”

    “春风今日吹,公子归不归?”

    “青石板生青草少,青衣人踏青衣桥,轻哼金陵调。”

    “谁家小女低头笑?”

    ……

    “黄叶今日落,一岁又一殁。”

    “秋风来年骇,娘子在不在?”

    “黄河碧落黄叶消,黄酒枭里黄烟遥,扑嗔黄蝶娇。”

    “谁家儿郎刀在鞘?”

    ……

    听伴奏像是横笛。

    太响亮又似洞箫。

    闻声后现一来者。

    虽用蜀音哼曲调。

    开口却是帝都腔:

    “羌笛何须怨杨柳,好一个谁家儿郎刀在鞘呀……”

    洪音如钟。

    气贯长虹。

    余音绕梁。

    如风鼓鼓。

    同是羌人出身的徐管事听这曲调似是忆起了陈年往事。

    拨动起心中一闪而逝的悲丧情绪,想要强行“无病呻吟”一下。

    宝剑易锋。

    人易蹉跎。

    心藏意气。

    酝酿良久。

    对来人轻轻说了一句:

    “只是这样的曲调已经打动不了我了。在元帅府杀了十年的鱼,我的心早已跟那杀鱼的刀一样冰冷了……”

    那边的杨慢慢听了这句叫苦不迭。

    伤口疼出天际。

    被这徐大天蓬突然整出这么一句——

    又想狂笑不已。

    这他娘的也太非了吧!

    “徐大人,你家少爷的血好像就要流干了……”

    人影慢慢走出才看清楚——

    那来者是一中等身材男子,着青衣短褂、麻布长裤,手拿一洞箫拄湘妃竹杖而至,竹笠遮其面目,不能相识。

    “无妨。”

    徐周洲神色自若,似乎猜到了对方青衣羌人的身份,莫名问了一句:

    “那挨千刀的王老头儿自己怎么没来?”

    那男子摘下斗笠,露出竹簪扎住的一颗青头,青头下有声传来:

    “黄槐座下龙驹蟠,绿郭村中骐骥醉。我羌国桃源深处去年有’神兽’临世,老尚书大人前几日便已动身下西南了。”

    黄槐座?

    绿郭村?

    神兽?

    西南?

    徐管事眉头一皱。

    这老狐狸跑那南方作甚?

    见对方疑心重重,那青头男子也是耐心,继续解释道:

    “我古羌族的大巫师近日占卜得知南疆十万大山处,有夔牛鉴世,往可屠之。岁末将发,君当可为。”

    这人一看就来自羌寨桃源——

    那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你不能指望一个每日信奉山神娘娘、树人还有石皇的虔诚信徒能有多“正常”。

    徐管事不明觉厉。

    你在装你的马呢?

    瞎编故事谁不会?

    自顾自叹了一句:

    “鄙人终日疲于冗杂,不若先生于桃源植五柳之逸乐也,还请详解。”

    “夔牛乃上古凶兽,非天地巨变不得出世。羯国大草原之上不断有’天降奇石’,近些年来也是传得沸沸扬扬。你我二人难得重逢休闲,如何,想不想听?”

    不想!

    二人尬聊半天,一如场内并不“悠哉”的二位一样“尴尬”——

    慕容垂原本摔了这一跤本不以为意,岂料刚想起身,心脉却是绞痛无比。

    不用细想就知道是之前与天蓬元帅对掌时受了内伤。

    加之刚才“恰到好处”的摔地,更是加速了伤处的严重程度。

    剧痛袭来。

    全身麻痹。

    一时间竟无法动弹。

    躺在原地。

    杨慢慢也好不到哪里去——

    虽然站起了身,意识却渐渐模糊。

    摇摇晃晃。

    就在自以为“将死”之际——

    也不知哪来一股戾气。

    往奄奄一息的慕容垂方向走去。

    越来越近。

    想要同归于尽。

    廿步。

    十步。

    五步。

    “哐当”——

    也是轰然倒地。

    地上二人就这样两眼“含情脉脉”地对视着。

    看样子徐大天蓬是不打算出手了。

    这样也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们在等。

    等对手先晕过去。

    然后将对方了结。

    虽然旁人看来——

    这很空洞。

    也难以理解。

    但是此刻二人都是身负重伤,在生死边缘挣扎。

    谁挺过去了谁就是胜者。

    换句话说——

    只有活着才能“补刀”。

    尬望。

    缓气。

    僵持。

    煎熬。

    ……

    华都皇城。东宫第一正殿,明德殿。

    已年满十一岁的太子殿下从崇文馆俢完功课,匆匆赶来。

    殿内候有一状貌古野的威猛男子。

    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槁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

    正是位列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秦汉。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御史大人快快免礼。”

    小太子一屁股麻溜坐下,再啜一口下人递来的茗茶,那“老道”的模样哪里像个十一岁的孩子,微笑说道:

    “要秦御史百忙之中来为本宫答疑解难,实在是为难大人了。”

    “微臣惶恐,殿下哪里话。”

    “先前一问还请先生指教。”

    “微臣不敢。殿下若是想问时下五族,臣斗胆知无不言:自前朝夏国最后一位国君淳维氏的后裔北入草原之后,草原各族便不断吸收着我华朝文化,近百年来更是有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五大胡族崛起。”

    小太子听得认真。

    不小心问了一个暴露年纪的生嫩问题:

    “五胡之中,当以谁为首?”

    秦汉面无表情,思忖片刻,从容答道:

    “回殿下,应是北匈奴。”

    “哦?北匈奴?匈奴还有南北一说?”

    “殿下有所不知,匈奴屡犯我大华边境,二十余年前在大元帅的讨伐下一分为二,不久后由北匈奴作大,不仅打散了南匈奴冒顿单于的十万精骑,还一举攻破了羯国国都。”

    太子起身,示意秦汉跟自己去嘉德殿后花园的人工湖泊“东宫湖”,钓鱼。

    那御史大夫并未推辞。

    二人边走边说。

    “原来如此,那么又为何说是以北匈奴为首嘞?”

    御史大夫一拱手,答:

    “当下北匈奴阿提拉单于打散南匈奴冒顿单于的十万精骑、攻破羯国国都后,还吞并了遏罗、大月氏、楼兰等各国大片领土,随后更是一路西进,将西方的蛮族逼赶至加玛帝国,可谓所向披靡、风头一时无双,当为五胡之首。”

    这些时事,果然是书上翻不到的啊。

    太子来了兴趣,继续问道:

    “本宫听民间有传言,说羯国的大酋帅石勒曾在我华朝当过奴隶,本人目不识丁却是独醉心于文庙夫子圣学,这些年行军打仗之中皆是十年如一日地听一书生读书,颇有’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的味道。”

    “正是如此,据微臣所知,氐族的豪帅苻坚,也是我大华文庙夫子圣学的崇信者,照上稷学宫和翰林院的说法,这位氐族首领周孔之学的造诣,十分高深。”

    小太子嘀咕:

    “你说啊,这些胡人统帅打仗就打仗呗,咋还学我华国的稚童一般读起了书嘞?”

    秦大人默不作声。

    你他娘的不是稚童?

    “那羯人家破人亡,岂不是很悲惨?为何父皇如此看重石勒此人呢?”

    “这……”

    与天家小孩相处久了,把握分寸也就熟练了——

    御史大夫不能说得太深,也不能说得太浅惹怒这位年纪尚小脾气却大的储君。

    又经一番思考后,只适当回答道:

    “羯族石勒当下投靠了南匈奴冒顿单于麾下,此人由于骁勇善战,助南匈奴抵御了北匈奴盖世铁骑西进前最后一波冲击,甚至一度被册封为赵王,私下却与氐族苻坚相交甚好,诡秘的是,冒顿单于对此竟不以为然。”

    这位小太子心知肚明的是,冒顿单于所在的南匈奴部落与那氐族符坚本是世仇。

    而小太子不知道的是,羯族之雄石勒已照那书生意思,仿古华国的天心夫子营设下“君子营”,用意有三:

    一为’广招贤士’可继续学习我华朝儒家思想,二为示好氐族苻坚的同时也在试探冒顿单于的底线。

    三可借峣山一役后的流民之乱,吸纳大量逃难东边的西方“皇家”世族,随后便能趁机作乱无中生有地挑起西方“皇家”世族与陛下正宗皇室之间的矛盾。

    其中种种——

    错综复杂。

    千变万化。

    我他娘的怎么跟这个小屁孩解释嘞?

    太子童言无忌,开口道:

    “哦,原来是个颇有城府的心机男啊……”

    “……”

    “哦对了,那慕容瀚?”

    小太子刚接到一则小道消息,说是华翠山发现慕容垂与夏部书令史杨慢慢——

    打架斗殴。

    不成体统。

    “有上将军那边传信,慕容瀚此刻孤身一人护在鲜卑后燕城,确认无疑。”

    “那传说中的慕容家武功第一人,竟然没有为自己的亲子侄来护道?”

    小太子神色盎然,继续说道:

    “所以说慕容垂这小子,还真是火中取栗以身犯险,孤身来赴我华国啊……”

    这他娘的也太帅了吧!

    “正是。”

    秦汉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

    ……

    五步一楼,十步一,“九勾十折”之后——

    二人终是临湖前。

    上了一叶小扁舟。

    小太子雅致勃勃。

    正所谓——

    “一蒿一橹一叶舟。”

    “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拍一呼复一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

    垂钓。

    需意境。

    钓鱼可以。

    天下亦如此。

    我亦无争天亦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