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打着窗边,崔莲荣久久不能入睡,三日前到达侯官县时就被这里繁华所震惊,以前常听说书如何夸赞南直隶的富庶,这几日在福建让他重新认识了繁华。
来到侯冠县才知道,这里一个县居然比太平府人都多。
七岁时父亲去世,家里全靠他来支撑,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跟随戏班学艺,整整八年时间才有登台机会。
手里攥住金瓜子,这时他八年来最多的一笔收入。
正在胡思乱想之间,听到窗边有人小声叫他。
听声音是女人,不用想都知道是谁。
施瞬椛!
崔莲荣小心翼翼披上衣服,生怕吵醒师兄弟。
“你不要皮了!竟然敢半夜偷偷溜出来,班主知道非把你打死,扔到江里去。
有何事?快说,外面冷死了。”
崔莲荣哆嗦着腿,紧了紧身上的衣服。
“荣哥儿!咱们偷跑吧?
我真怕,害怕这家公子把你留下来,咱俩已经定亲,反正一辈子我都是你的人。
跑到乡下去,隐秘起来。”
施瞬椛带着哭腔求着崔莲荣。
“说甚胡话儿,我家里还有母亲要养。
咱俩能跑,她还能跑吗!
咱们乐户这辈子就这样,能成为林府这样的“外宅”,我也心甘情愿。
林公子给的金瓜子,足够一个月花销了,伺候他几年我也心甘情愿。”
崔莲荣拿着手中的金瓜子,在手中掂了一掂,脑子里回想着少年公子的容貌。
“呸!忒不要脸,还书香世家,净走“旱道”!”
………………
“啊!哈!……………。
阿嚏!阿嚏!………。
谁在骂我。”
林子羡放下手中《三国志》,用手揉了揉眼睛,感觉有些困,就上床睡觉。
…………………………
时光一晃从从而过,上元节当天,下午天黑之前林子羡与刘字固、徐文成骑马前往福州府。
春节期间祭祖以后三人玩了个痛快。
上元节正月十五是三人最后的假期,明天就要去族学读书,林如楚很早就告诉他们,不要玩的太疯,收一收心,正月十六就要开始学习。
对于年轻人怎么可能听进去。
三人骑马很快就到达侯冠县驿站,驿站距离福州府宣政大街骑马差不多半刻钟就能到。
明洪武四年,都尉王恭修筑石城,福州府城长三千三百四十九丈,宽八百七十二丈,城墙高二丈一尺,宽一丈七尺,雉堞二千六百八十四个,敌楼六十二座。
成化、正德年间都进行了修缮,并建楼橹。
嘉靖三十八年由于浙江倭寇流窜至福建,福州府环城三面挖掘护城河,增筑敌台三十六座,护城河长三千三百四十六丈,十丈深。
福州府共七座城门,分别为东、西、南、北、水部、井楼、汤门,林子羡三人骑马停在西城门下,侯冠县位置在福州府西面,西城门第一条街就是宣政大街。
上元节不夜禁,今晚可以随意玩。
大明夜禁时间,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进入西门,林子羡被眼前景色震惊到。
福州府内城护城河白马河两岸热闹繁华,色彩斑斓,灯影交错,白马河两边挂起灯笼,大人、孩童、点起烟花爆竹,璀璨的烟花照耀在河水里,甚外迷人。
由于刘字固是秀才,他们三人也不用开路引,一路上畅通无阻。
福州府水系四通八达,内河网密布,名副其实的水城,白马河是福州府重要的水上交通网,福建南部木材,从闽江上游流向闽江下游,经过白马河转运到大明各地。
不到福州府不知道人有多少。
林子羡三人牵着马根本挤都挤不动,或许这就是福建人对待上元节吧。
后世林子羡在福州的时候,就有一种奇怪的现象。
元宵节比春节热闹。
“表哥!咱们把马先放到西门吧,走着去西门大街。”
拥挤的人群,挤都挤不动,牵马跟是难上加难。
三人把马拴在西门处,这里有专门看管马匹的客栈,只要给银子就行。
走在西门大街上,货郎挑着担子,士人、壮妇、大人抱着孩童,全部都奔着一个方向而去。
三坊七巷闽山庙。
这是福州人过节最常去的文化活动场所,闽山庙举行的社火庙会,灯市最为特别。
上元节当晚,数万人涌入巷口,观看舞龙灯、耍狮子、奏十番、踩高跷……………等等应有尽有。
闽山庙拥挤的人潮蔓延至南后街,南后街的元宵灯会更是人山人海。
街上叫卖事物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奏十番起源于南唐时期,当时南唐灭闽国,南唐官员喜爱音乐,常带歌妓举行宴会,久而久之在闽地流行开来。
现在台上正在演奏《正月十五夜》,这是唐代苏味道神龙元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
马致远根据这首古诗,又进行重新创作,成为咏唱曲调。
嘉靖二十五年,李开先回到章丘故居,在家修建亭园,结词社,征歌度曲,搜集戏曲及民间作品,利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写成了《正月十五夜》曲。
李开先与林子羡舅爷王慎中同为嘉靖八才子,嘉靖二十七年来到福建拜访老友,这曲《正月十五夜》广受好评,一时风靡闽地。
闽庙前各种杂技表演尽显其能,有钻圈、魔术、倒立等等、甚至就连食铁兽都要被拉来表演节目,杂技表演旁边,还有专门的乐队用来助兴,敲锣打鼓、呐喊助威,热闹非常。
杂技表演钻火圈这个有些难度,虽然已经快要开春,杂技人员穿着短打行装,满头大汗的钻来钻去。
“好!好!好!…………。”
周围人齐声叫好。
不少人从身上摸出银钱往台上扔去。
铜钱掉落的声音,啪!啪!啪!…………一直不停。
林子羡从荷包里抓几个银豆子扔了上去,这么卖力的表演,也值些辛苦钱。
银豆子掉落在台上,周围人全部看向他这里,台上表演钻火圈的人大声敢道:“谢谢这位公子的打赏,某不才还有些小玩意没有漏出来,公子喜欢咱就表演给您看。”
这是榜一大哥的待遇吗?
这感觉有些爽呀。
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刘字固与徐文成赶紧拉着他走,一边走一边说道:“你呀你!扔些铜钱上去就行了,这银豆子两个就一两,你扔上去十几个,这些人把你当猪宰。
他们在表演你还打赏不打赏,就是要架住你,让你不好意思不扔钱。”
林子羡当然知道。
他最多就打赏一次,又不会与他人攀比。
元宵灯会在南后街,这里颇受文人喜爱,因为这里算是相亲场所。
福州府上元节转三桥,每年女子们精心打扮,盛装出游,先是在闽山庙内焚香拜神,观戏看社火,在专场至灯会,上元节活动散场后,便结伴同行,经过坊巷内数座桥梁,又高登城墙,风俗为驱除邪秽之气,祛病健身,又叫“走百病”。
福州民间还有送灯习俗,即娘家人给已出嫁的女儿送灯,祝其生子添丁,人丁兴旺。
南后街边上正好有条闽南河,或从家带或购买花灯,不论男女都去河边放花灯。
送什么样的灯大有讲究,大部分是求子、祈福、祛病………。
元宵等会最重要就是文人比试文采之地,未出嫁女子会坐在楼上,文人比试诗句、对子、经、史、子、集………。
女子先进入楼上等候,等开始比试时众人挑选,如遇文采上佳的文人,女子会出题考试一番,答上来就会被请去二楼隔间叙话,若二人情投意合,就会相约一同走百病。
士宦小姐有时也会打赏文采出众之人,店家老板早就准备好礼物,笔、墨、纸、砚、玉佩、扇子、甚至还有外洋稀有物件。
男子没有得到首肯,不可上楼打扰。
这几乎与后世相亲差不多。
不过士宦之家未出女子要戴帷帽。
不可露脸。
若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男方可派媒婆前往女方家提亲。
林子羡对这些事没有兴趣。
刘字固兴趣正浓。
今天就是刘字固把他与徐文成拽来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此情此景,形容表哥刘字固再合适不过。
年方二八,孔雀蓝合色棉袄,一色半新不旧,看去朴素非常,唇不点而红,眼如水杏,罕言寡语,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身长约六尺九。
刘字固一见这女子眼就离不开,应是商贾之女,摊子上卖些文玩花灯。
海州大母着急与他说亲,得来全不费工夫,如若有此佳人,幸甚无缺。
拿起摊前扇子问道:“这把扇子与砚台多少钱?”
少女已经及笄,年龄定然在十五岁以上。
女子见刘字固问价钱,她今日是帮父亲看摊子的,具体价钱不清楚,冲着父亲方向喊着。
一四十岁左右老头走过来,刘字固见女子父亲在,也不好有出格举动,只能问道:“这砚台多少钱。”
“老头”微笑道:“公子!50铜钱。”
“10个铜钱卖不卖!”
刘字固故意大声回价,他本海洲巨富之家,平时花钱无数,今日遇见心仪女子,定要一结秦晋之好。
“你这公子莫不是打趣,看你带文生巾,也是读书人,怎这般无礼,10个铜钱根本进货都进不来。”
刘字固见老头要发作,紧忙拉着林子羡与徐文成向远处走去。
林子羡正要开口询问,见刚才摊主去招呼其他客人,刘字固又拉着二人回到摊子前。
刘字固回到摊子前,又拿起扇子和砚台。
女子又要喊他父亲。
刘字固紧忙制止她。
“你只要说个价就行,我不计较价钱。”刘字固微笑看着女子。
女子头一次见到“冤大头”,故意抬高价格,:“二两银子,你买不买”。
刘字固早就被迷住,紧忙从怀里掏出碎银子,只比二两多,递到女子面前问道:“不知姑娘芳名,家住何处?
“吾还有些文房之物需要购买,今天摊前物事不全,改日前往购买。”
“我本姓成,闺名啊瑶,家住侯冠县。”女子一边用高丽纸包扇子与砚台,一边低头回到。
刘字固一喜。
他看到女子用舌尖舔高丽纸,下边用纸粘上,包好扇子与砚台,双手递到他面前。
刘字固接过来就马上离开摊子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