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渔乡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柳暗花明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五十一回:财运亨通:董国强和董国春跟着拖队在水面上漂泊了六十多个小时,才到淮阴,李元进根据董国春画的运行图,很快到达永生淀粉厂的专用码头。船一靠岸,国春就领着国强去供应科找人收货,刘科长打电话,让一号仓库安排人收货验货,装卸队加班延点,用两部皮带同时向一号敞篷里输送,经过验货、过称入仓,用了接近两天的时间才交完货。国强让国春先把四万元运费支出来,让拖队先走。国春拿到钱,弟兄俩送走拖队,国强又让国春租辆送玉米的回头车去装麻袋,自己到财务科,把余下的款全部打到自己新开的账户上。国春没租到离家很近的回头车辆,就租了去徐州方向的拖挂车,让装卸工把麻袋全部装完封好车,国强、国春弟兄俩就跟车返回了。回到上湖镇粮所,正好天已大亮,国强、国春领司机吃过早点,让装卸队卸下麻袋,就打发拖挂车走了。国强让装卸工赶紧再打包,自己又打电话督促欠公粮的村子,必须在两天内交齐,装卸工打了两天包,李元进的拖队就回来了,国强又招呼码头的装卸工开始装船。两天以后,一千多吨玉米全部上船,国强和国春又跟船去交货。交完货,国强又催促国春去租车,装上麻袋赶紧返回,弟兄俩接完账就跟拖挂车返回了。回到家,国强弟兄俩先让司机拉着麻袋,把兄弟单位的还上,再把剩下的卸到自己粮所里。国强、国春把拉麻袋的车打发走,又把粮所里及码头上的装卸工工头叫来,弟兄俩想到这两次打包装船,装卸工都加班延点,出了不少力,就多开了工钱,装卸工知道后都非常高兴。国强和国春商量以后,按每斤两毛五跟镇里结了账。镇里和村里上上下下,都给董国强很高的评价,董国强也算出色的完成了镇政府交给的任务。晚上,国强把国春留到家里吃饭,二人算完账非常惊喜,四百多万斤玉米转手卖了出去,除去一切开支,净赚六万多元。弟兄二人高兴极了,做梦也没想到,能碰到这么好的机会,弟兄俩心情愉快,推杯换盏,一直喝到深夜,最后国强提议:“兄弟,你也别回家了,我把粮所里一号仓库租给你,你就用这六万多元在这里继续收玉米,再把这个生意继续做下去。”董国春听了哥哥的话,十分高兴,头点的跟小鸡叨食似的。第二天,国春和国强就在粮所办了租用合同,国春就在粮库里收起了玉米。国春这段时间一心赚钱,也无心再与满玲玲纠缠了。昭同、正琴看到春生跟着国强,一心扑到生意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就这样,春生一早骑自行车来粮所收玉米,晚上回家,有时晚了就住在粮所。天一冷,国强粮所里事也不多,国强有空就给国春帮忙。由于董国春收购价格比别的收购点高五厘,每斤定到两毛四分五,贩粮食的拖拉机、三轮车络绎不绝,每天都收五六万斤,国春和国强忙不过来,又让雪梅过来帮忙付款,昭金、昭同有空也来帮着照应生意,凑够一百吨,国强就让装卸工打包,在码头上租了小李庄李书江一百吨的钢板船,装卸工装好船后,国强就让国春自己跟船去淮阴交货,国强和雪梅继续在粮所收购玉米,流动资金不够用的,国强也不敢用粮所里的资金,怕上面知道了追究责任。没办法,国强就在朋友那里借了几万,昭同、正琴听雪梅说了,就把春桃留下的钱取出来交给国强了,昭同、正琴看国强忙的焦头烂额的,两口子只要有点空就过来帮他。董国春在李书江的船上颠簸了三天,才到淮阴淀粉厂,国春交完货,让装卸工把麻袋装到李书江的船上,让李书江先走。国春送走李书江,就去财务科把货款全部打到国强的账户上,给国强打完电话,就急着坐客车往家赶。国春一到粮所,国强就让装卸工打包,第二天下午李书江的船一到码头,国强就安排装卸工加班装船。就这样国春跟船交货两头跑,忙的不亦乐乎,哪还有时间顾及儿女情长的事。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往淮阴跑了六趟,货到款回互不赊欠,这生意做的真叫红火。眼看到腊月了,天气越来越寒冷,看样子就要封湖(湖面结冰)了,国强和国春犯了愁,库里收的玉米也不少了,两人也不敢装船了,怕封了湖运不出去。国强、国春也不是没打算用车运,但问了一下车运的运费,两人合计了一下,除了运费,三折两扣哪还有利润,这个生意只有用水运,才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又过了几天,连本带利十几万元的流动资金很快用了了,国强和国春商量了半天,决定年前还是该多存点玉米,等过了年一开湖就往外运。国强就托人在银行贷款,贷了十万元,昭同也在几个仁兄弟那里凑到一两万,国强和国春用完这个钱算了算,库存的玉米已超一百万斤了。眼看到春节了,粮库也不用人了,国强就让国春回家过年了。第五十二回:柔情蜜意:1991年的春节到了,年三十晚上,董昭同让春生把一大家人都邀到家里来过个团圆年。满其爱、孙家香及几个侄媳妇都帮着林正琴做菜,堂屋里摆了三桌,男爷们坐一桌,昭同先倒上三杯酒,泼到地上敬老爹、二哥和秋生,爷几个都掉了泪,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安排一桌,妇女们一桌,都有说有笑吃的津津有味。自从老爹、二哥、秋生走后,这是一家人第一次聚到一起吃饭。二嫂孙家香终于从昭银、秋生去世的伤痛中解脱出来,一心照看孙子、孙女。国梁兄妹几个都一个比一个孝顺,国梁的鸭圈、网箱养殖也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昭金一家更不必说,国强是镇粮所所长,大小也是国家干部,国庆接手父亲的鸭圈,还包了鱼塘,日子过得也够红火的。昭同、正琴虽因春桃的婚事闹的烦心,但时过境迁,两口子也想开了,女大不由娘,随她去吧。眼看着家里新房落成,春生在国强的引导下也事业有成,昭同、正琴这个年过的真是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人逢喜事精神爽吗,昭金爷几个吆五喝六,酒兴正浓。孩子们吃完饭,在院子里放烟花、放鞭炮。妇女们吃过饭,看着春节晚会,围一圈包饺子。国梁媳妇赵倩倩问正琴:“婶子,国春和满玲玲的事怎么样了,何时让我们喝喜酒啊?”正琴说:“满玲玲去大城市了,早把春生忘了,春生还剃头挑子一头热,我正为这事犯愁呢,我跟乐队出门时,在小李庄相中一个闺女长的出众,正想托人去提媒呢。”国强听到婶子说完话,说:“婶子,你知道是小李庄谁家的闺女吗?”正琴说:“听别人说是李书龙的闺女。”国强说:“婶子你不要托别人了,这事交给我办就行,我让小李庄的李书江去说。婶子,这个李书江你认识的,就是给咱运货的船老大,国春送货的时候,吃住都在他船上,关系很融洽的,让他做媒准行。”正琴说:“那真是太好了,国强,你赶紧给你弟弟张罗张罗。”国强转过脸给春生说:“国春,既然人家姓满的妮子想攀高枝,你就别再挺着了,只要你点头,改天我就托李书江去提媒。”爷几个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春生无话可说,只得点头答应。初一一大早,昭金、昭同、国庆、国梁、国春就早起给长辈们拜年,先拜完董家的,再去给左邻右舍拜年。村里的老少爷们见了面,都相互祝福,每个人都沉浸在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里。拜罢年,吃过饺子,男的女的一群群的往大街上涌,靓男倩女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大街上嬉戏追逐、打情骂俏。董国春吃过饭也溜了出来,正好在街上遇到同学田军,就一起慢慢往公路上逛。公路上人山人海的,各村的青年男女都往这里集中。董国春和田军看到同村的女同学满文娟和胡娜娜在一起,就靠了过去,四人合兵一处,边逛边聊。满文娟和满玲玲住的近,董国春就给满文娟打听满玲玲的消息。满文娟说:“你们没有联系了吗?”国春说:“从她走后就没给我联系过,我去淮阴找过她一次,没想到她早变心了,我是自寻烦恼,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满文娟说:“年前我去她家了,她没回来。听她妈说的意思,她不可能回来了,要在城里找对象。你可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说不定人家现在就在男朋友家过年呢,你该重新考虑你自己的事了。”董国春听满文娟说完,心里觉得空落落的,想起自己与满玲玲从初中就要好,说起来也都四五年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国春苦笑着说:“哎,看来我们之间的感情还经不起考验,我只能从头开始了,但愿下一段感情别这么脆弱。”胡娜娜说:“你一贯的都很坚强,这次不会陷进去吧。”田军说:“有什么了不起,死了屠夫,也不见得就吃带毛的肉吧,要不是满玲玲以前一直粘上扯下的,恐怕国春早已当爸爸了。”国春说:“你们谁有好的,也想着给我介绍介绍,到时候我请客,今年我打算把终身大事解决了。”满文娟说:“看样子有目标了,到时候别忘了给我们吃喜糖。”国春说:“我倒不急,就是我妈急着托人给我提媒。”胡娜娜说:“见面了吗?”国春说:“我心情不好,不想见,是我妈在逼我。”满文娟说:“那就见一面,聊聊再说,你妈能看上眼的肯定差不了。”田军笑着说:“你两人要是谁对国春有意思,给我说说也行,我来当这个大媒。”满文娟、胡娜娜都笑着说:“熊样,你想当大媒可惜太晚了,我俩都名花有主了。”四人说说笑笑眼看到饭点了,就慢慢溜回来,各自回家吃饭了。正月初五,董国强在码头上看到李书江放鞭炮开市,就过来和他攀谈,寒暄过后,董国强就邀李书江到饭店吃酒,两人在码头上的饭店里,要了酒菜,边吃边聊,酒喝到二八欧上,董国强就直接给李书江说:“大叔,我婶子看上你村里一个姑娘,是你当家子李书龙的闺女,想请你做媒给国春说说,你看这媒能提吗?”李书江说:“李书龙是我堂兄,他带着两个儿子都在湖里跑船,也常停靠这个码头,你见了应该认得,他就一个闺女叫风菊,是他的掌上明珠,长的挺水灵的,给国春提真还挺般配,晚上我就让你婶子去提提看。”国强连忙致谢。第二天,李书江来到粮所给国强说:“我让你婶子去提了,初八上午你让国春到我家去一趟,让两人见见面聊聊,如互有好感,我就领国春去风菊家,让我大哥家人看看再说。”国强连忙说:“多谢大叔周全此事。”国强忙回家通知国春。昭同、正琴听说此事后都非常高兴,又逼着春生去镇百货大楼买了一身新衣服换上。初八上午,正琴往春生兜里装了两盒好烟,就让春生骑自行车去小李庄了。董国春来到小李庄村头,推着自行车,找人打听到李书江家的具体位置,就直奔李书江家去了。李书江正在大门口观望,看到国春过来,连忙让到客厅坐下,国春忙掏烟递烟,李书江的老婆牛传英忙着递茶倒水,李书江陪国春拉着呱,就让老婆去喊风菊过来。不一会,牛传英就把风菊领了过来,李凤菊进屋后,李书江两口子见国春和风菊说话都有点拘束,就相继离开了客厅。董国春偷偷打量,只见李凤菊身材高挑,体态轻盈,面色如玉、美目流盼、鼻梁秀平、牙白唇美、乌发如漆,言行举止温文尔雅,真是难得的美人坯子。董国春都看呆了,也不答言。李风菊首先打破寂静,起身给国春冲茶,董国春连忙谢过。两人就在李书江客厅里闲谈起来,董国春无话找话:“我们两个村子离这么近,我好像从没见过你,你不经常出门吗?”李凤菊说:“恩,我很少出门的,但我是见过你的。”董国春说:“是吗?我怎么没点印象啊?”李凤菊说:“去年国庆节,我村的马世峰娶儿媳妇,你随乐队吹过笛子吧?”董国春说:“恩,有这事。你记性真好,见一次就知道是我啊?”李凤菊说:“听人家说的呗,对你的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你,是你妈妈有名气,你妈妈唱的豫剧《朝阳沟》那是一绝,并且你妈妈又长的那么漂亮,十里八乡的谁不认识你妈妈,你是沾了你妈妈的光,才被乡亲们关注的。”李凤菊性格耿直,说话也不会拐弯,有么就说么。董国春倒不介意,他也喜欢直爽实在的姑娘。董国春笑着说:“没想到我是这么被你们女孩关注的啊,回去我得感谢我妈,但是你能看到我,我也该能看到你啊,你这么漂亮我也该关注你才对,我怎么对你没点印象啊?”李凤菊说:“我们人多,又在晚上,你在明处我在暗处,你当然看不到了。”董国春和李凤菊聊的特别投机,初次见面,彼此的印象都不错。李凤菊和董国春聊了一会,就告别离去了,李书江两口子回来问国春对风菊的印象如何?董国春笑容满面,不停地夸赞。李书江看到国春心里乐意,就让老婆去问问风菊。牛传英在李书龙家问风菊情况,风菊在父母面前笑不作答,牛传英笑着说:“大哥、大嫂,我看就让孩子过来,让你们家人都过过眼,给风菊参谋参谋,省的风菊拿不定主意。”李书龙两口子见风菊没反对就同意了。牛传英回到家把国春领了过来,李书龙把国春让进堂屋,国春忙给李书龙两口子递烟点烟,风菊忙着给婶子和国春倒茶,风菊是落落大方,国春也彬彬有礼。李风菊的哥嫂也都过来了,牛传英一一给国春引见。不一会,李风菊家院子里就人满为患了。牛传英给国春使了个眼色,国春会意,连忙出来给长辈们递烟点烟,并让众人到堂屋喝茶,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看到国春在院子里一一打招呼,都笑着跑出去了。董国春头一次相亲,就经历这么热闹的场面,要不是自己经常跟乐队出门历练,遇到这种情况怎能把持的住,不怯场才怪。董国春在院子里和李家长辈们一阵寒暄过后,众人才慢慢散去。董国春回到堂屋又坐了一会,赶紧请辞,李书龙和家人送到大门外,董国春就跟牛传英回去了,和李书江辞别后就回家了。回到家,昭同、正琴就问春生情况,春生据实回答,昭同、正琴都认为春生这个媒应该有点眉目。第二天一早,李书江就到粮所里和董国强说:“昨晚我就去我大哥家问了,姑娘没意见,毕竟国春也是一表人才,要身高有身高,要长相有长相的,我大哥大嫂虽有点犹豫,但听到女儿没意见也没说什么,他们毕竟就这一个宝贝闺女,女儿只要相中,他们有意见也得保留。我看国春也挺乐意的,我们就趁热打铁,下午我就让你婶子领风菊到国春家去一趟,让家人瞧瞧,如都没意见就把这个媒定下来,过几天我们一忙起来就没空顾及这事了。”董国强忙说:“那好,那好,太感谢大叔了,我回头就给国春说这事去。”国强连忙回家给叔叔、婶子说了此事,昭同、正琴听了非常高兴,一家人忙前忙后,屋里屋外的拾掇个不停。正琴看到客厅里就一把连椅,显得空落落的,忙叫昭同和春生去镇上买一套新沙发、茶几回来摆上。吃过午饭,正琴就让春生到村口去迎,自己和夏荷、雪梅又把院里院外打扫一遍。正琴也沉不住气,一直在大门口张望,没过多大会,就看见春生领着牛传英和李凤菊过来了,正琴忙把客人让到家里,夏荷、雪梅接过来牛传英和李凤菊的自行车叉到院子里,正琴招呼二人在客厅里坐下,春生忙着递茶倒水。正琴没让家人给董家家人及左邻右舍提及此事,怕引得一街两巷的人,让姑娘拘束。风菊见到生人有点腼腆,坐了一会就要告辞回去,牛传英故意给国春说:“我给你妈妈还有话要说,你先推辆自行车送送风菊,让风菊先走,我一会再走。”董国春会意应声而去,正琴、传英把风菊送出大门,方才回到客厅里说话。过了个把小时国春才回来,牛传英说:“国春,你们谈的怎么样了,还合得来吗?”国春说:“还行吧婶子,就是风菊言语不多。”牛传英说:“风菊她在家忠厚老实很少出门,再说也是第一次相亲,难免害羞拘束,这都是正常现象,风菊既然乐意让你单独送她,这说明风菊心里已经有你的位置了,以后接触多了,自然就有话题拉了。”正琴问传英:“嫂子,姑娘多大了?”传英说:“刚好二十岁,我大哥就这一个闺女,对她特别疼爱,两个儿子都跟他在湖里跑船,家境相当殷实,不愁吃不愁穿的,用不着风菊挣钱养家,风菊和她妈在家里闲的无事,才在家里编编苇席,但并不依靠这个挣钱糊口,不是我夸自家的姑娘,你看风菊那瓜子脸又嫩又白,水灵灵的,就是城里的姑娘也难比。”正琴忙说:“就是,就是,嫂子你再费费心,只要姑娘不嫌弃我家春生,咱这边怎么样都行。”牛传英又问国春:“国春你还有什么意见吗?有就直说。”国春笑着说:“没有,婶子,一切凭婶子做主。”正琴说:“既然风菊已先回家了,嫂子就吃过晚饭再回去吧。”但任凭正琴说的天花乱转,牛传英也没答应留下,正琴只好千恩万谢送牛传英回去了。牛传英一回到家就忙着做晚饭,吃过晚饭,李书江说:“俗话说,热媒热媒一天三回,你赶紧去大哥家问问情况。”牛传英答应着就去了李书龙家,李书龙三口人正在客厅看电视,看到牛传英进门,风菊妈连忙让刘传英坐下,风菊忙起身给牛传英倒茶。牛传英笑着说:“风菊你别忙乎了,我刚吃过晚饭一点都不渴,你快说说对这个媒的感觉如何?”风菊笑笑说:“婶子,我没意见,全凭二老做主。”牛传英说:“大哥、大嫂,孩子你们也见到了,虽不是很优秀也超过一般了,现在正跟着镇粮所的董所长一起做玉米生意,董所长是国春大娘家的哥哥,弟兄俩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年前这一冬,都是俺家的船给他们往淮阴送货。董国春跟俺的船交货,书江看着这孩子说话办事都挺实在,才想着给风菊提的这个媒。国春家里虽不是很富裕,在咱农村也算得上一般以上的户子了,去年刚建的新房,主、配房十几间呢,主房七间都是楼房,风菊也看到了,家里收拾的挺好的。”李书龙说:“你和书江想着给风菊操心,一家人我就不说谢字了,我是多在外少在家的,只要孩子乐意,家里都没意见。”牛传英说:“大哥大嫂,既然这样,你看是不是让俩孩子进城买点衣服首饰,把这个媒定下来。”李书龙说:“好饭不怕晚,这事急不得,婚姻大事不同儿戏,让他们再接触接触,了解了解,看看有没有共同语言,他们都年轻,容易冲动。我们都是本分的人,得帮他们掌好舵,万一订了亲再有什么变故,我们脸面上都不好看。你看这不刚开湖吗,我明天一早就要随船出发,一走又得十天半月的,等我回来再定你看好吗?”牛传英说:“这样也好,国春这孩子就在镇粮所里收玉米,风菊有空可以随时找他聊。”说完话,牛传英就告辞回家了,牛传英一进家,李书江就问:“大哥、大嫂怎么说的?”牛传英说:“别大哥大哥的叫那么近乎,人家把咱看成媒公媒婆了,咱说的再好,人家也不相信,还要再自己把把关,看样子这媒一时半会还订不了,平时看你大哥大大咧咧的,没想到还这么多事,我看是想背着我们亲自去打听,怕我们给他玩虚的。”李书江:“这样也好,咱又没在中间图谁仨俩,以后万一有什么事,省的他两口子抱怨咱。他不上门找咱,你也别再问此事,随便他吧。”第二天一早,李书江去粮所和董国强说了此事,正好董国春也在粮所,董国强说:“大叔,你别把这事放在心上,这样也好,我们忙过这阵子再说,我已和淮阴淀粉厂打过电话了,淀粉厂刚开工,正好也开湖了,大叔你准备准备,明天咱就装船发货,先发一船,看看行情再说。”李书江去码头了,国强、国春忙着找装卸工打包。第二天下午,码头上的装卸工才抽出空来装国强的玉米,一直忙到深夜才把船装好。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