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牵手,就是一辈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石门程老师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石门程老师

    石门村村不大,几十来户,一百多口人。因为一边紧邻大湾乡最高的山脉土岭山,一边又是与邻乡一河之隔的沙河,导致了石门村的水田并不多,沙地荒滩倒是不少。石门村的人都姓杜,程长生家是个例外。

    程长生是个外来户。1959年自然灾害,县里决定在沙河上游0公里处修建个一公里长的大坝,围水做水库。程长生家就在那年随了父母、妹妹按政府的安置政策来到了石门村。分到的房子是地主杜老爷家的一处三间茅草的土坯房子。墙是黄土夹板夯成的,相当的结实。程长生一家是户贫农。祖上打自光绪皇帝起,记得的都是种田的,就没有出过什么能人。

    程长生搬过来石门村时,杜老爷家还有个未嫁人的丫头,叫杜三芳。那时候程长生岁数也不了。在到底搬不搬,往哪儿搬的时候,政府的干部见到程长生老实,可铆了劲的说了石门村的杜老爷家有个大丫头没嫁人的事情。于是,当程长生随了父母、妹妹搬来石门的当天,那干部就和杜老爷摊牌了,说他愿意做媒,替杜老爷张诺杜三芳的婚事。杜老爷苦笑,问了那位干部。那位干部点了炮,说了一边刚刚安顿好的程长生来。杜老爷无奈,问了杜三芳。杜三芳见过了今日搬过来,占了自家原来房子的程长生。她没怎么想就同意了。

    就这样,程长生和杜三芳结婚了。三间茅草房子,除了中间的是堂屋外,东边安顿成了程长生夫妻俩的。西边的,放下了一大一俩铺。俩铺都是石头垫的脚,放了竹子铺就的床,大的归程长生母亲与妹妹,的归他的父亲睡。

    第二年,程长生与杜三芳的大女儿出世了。大女儿名叫程大妞。又一年,儿子程大贤出世。往后又三年,三女程大兰生了。他夫妇俩有了三个孩子。

    程大贤上学上到了初中。可惜,没有读上一年,因为父亲程长生生病了,家里太穷,就不读书了,一直在石门村种田挣工分。1八岁上,公社征兵,程大贤家因为是库区移民,政策照顾,他又体检合格,就入伍参了军。没半年,听说程大贤所在的部队开拔去了广西边界一带反击越南。后来到了第二年秋,也就是程大贤0岁的时候,他因伤退伍回来了。

    程大贤在部队受的伤是越南军炮弹给炸的。幸亏他趴了下来,飞溅的弹片只挖掉了他后背上的一块肉。一个班的人,只有他和副班长活了下来,可算了他的命大。

    大湾公社给程大贤安排了个民办教师的工作。学校就是土岭山山南脚下的一所学校,叫山南学。石门村的孩子也在这里上学。

    山南学有五个班,一年级到五年级。程大贤来的时候,山南学也就五位老师,都是本地人。期中只有一位女老师,姓贾,四十多岁,家属是个公社干部。其余的四位老师中,除了杜校长和会计王老师是正规的师范学校毕业的外,还有两位中,一位是民办教师,叫杜老师;另一位是顶替父亲工作的,叫康老师。

    程大贤的到来,让山南学的几位老师都很高兴。但最高兴的莫过于程长贵夫妇了。程大贤做民办教师,可拿两份收入,一份是当老师的,一份是伤兵退伍政府每年都补贴的。算下来一年也有二百多块。最主要的,莫过于程家出了个“人色”,相比与程长生在石门村二十多年来受杜家人的挤兑,如今儿子一代竟然成了个“公家人”带来的声誉与无形的地位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什么?这是程家人腰杆子硬了的标致。

    杜校长问了些程大贤的情况,最终安排了他教二年级语文,一年级数学。程大贤心中有些不乐意,但嘴上没说什么。当年自己读书的时候,似乎语文、数学都很棒。他绝对有能力教好三年级的课程。可惜,还是被安排了教一二年级。

    回到家父亲程长生问起时,程大贤有些内疚。当听说了儿子的回答后,程长生心中也是不乐意。不说儿子在读书时成绩本来就好,家里堂屋上檐的土墙上,大大的中堂画“毛主席与十大元帅”旁边,贴满了仨孩子的奖状。其中程大贤的最多。这就是证明。

    在父子俩或在石门村或整个大湾公社普通人的眼中,教书的年级层次越高,代表着老师本身的本事越大。程长生倒没有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教五年级,但最起码也是三年级这样的,结果只给安排教个一二年级。倒是母亲笑了笑,没说什么。

    就这样,程大贤开始每天早晚山南山北的跑。可是没跑个半个月,一个消息在石门村炸开了锅。

    石门村要重新按人口平分田地了!分田到户这消息流传有些时候了,大湾公社也有些地方规模搞过。只是没有想到这如今突然的就来了。

    分田到户,是化时代的好事情!可是这事情,却一时间愁坏了程长生。程家大闺女程大妞已经嫁人,这按人口,她不在石门村了,程家相应的就少了一个人的份了。程大贤岁数不了,都二十岁了,还没有对象,更甭提媳妇了。这突然的分田到户了,他家少了人就少了份,往后也不知道猴年马月的再能有这政策。这政策后大贤结婚了,媳妇会一直都没有田地,这对靠田地讨生活的程家人来说,真是噩耗。

    当晚,等程大贤从学校回家来,程家人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吃饭,一边开始商量怎么应对这件事情来。

    今天的晚饭还是一如往常,中午剩下来的一点热饭,外加一锅的红薯。菜是地里的青菜,中午剩下的。如今生活好多了,家里都是能干活的人,同样的收入也多了。吃肉还是逢年过节或遇到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才会有,但是,能吃饱肚子,还不敢说能吃饱饭。

    屋外静的很,时而有风吹过。三间土坯的茅草房子里,此时只有堂屋给点上了盏豆大的昏黄的油灯。

    “政策来得太快,搞得我家措手不及!……这要是大贤你结婚了,我就死了眼睛也闭得紧紧的。”父亲程长生道。他今年50岁了,长年的劳作让他的两鬓早已斑驳,脸膛黑黝黝的,胡须就如野地里的草般疯长在他的下颚处。他的背有些驮,本身他的个子不高,如今随着岁月的雕琢,更让他显得几分沧桑。

    “这半个月里,哪去搞人呢?村长是说了,订下了女娃也算。”母亲杜三芳道。论年龄,她比丈夫程长生还长两岁。时候她读过书,认识些字,但是岁月是无情的。认识程长生那年,她的手上还有白的地方,如今,伸出手来,和门外树上掉下来的枯树枝又有何区别呢?

    程大贤眼瞅了父母,心中不知如何是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