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摄影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十二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清早,凌沧洲和周瑄走出沧洲园大门,来到古柳树下,拉着皮尺在测量,围着树在研究着。

    郝时光开着白色宝马,来到空旷的停车场,打了一个旋停下。看见凌沧洲:“凌总,听说您昨天下午回来啦,来拜访拜访!”凌沧洲把皮尺递给周瑄,走向郝时光:“你的消息很灵通呀,老郝。”

    周瑄在树下收着皮尺,他们两人一起朝园内走去。“我昨天开业了,李长虹在那儿拍照,说你出门好多天了,下午就回来。这不,一大早我就过来啦。”

    “你是老干角了,轻车熟路,一定会生意兴隆的。”凌沧洲祝福着。

    “呈你吉言,也希望凌总多给些支持。”

    “需要帮忙,就尽管说。”

    “我就是过来看看怎么和你合作,现在的婚纱照变化很快呀,原来多在室内拍,现如今基本都出外景啊。”

    “是这样,基本上除了在我的园林,再就是到海边。”凌沧洲点点头。

    郝时光郑重其事的问:“你这边怎么弄?具体是一次一结算,还是月票还是年票?”

    “老郝,做生意么讲诚信,我是大店小店一碗水端平,不会厚此薄彼。在我这里,来出一次婚纱外景是一百元,如果签全年是两万。”

    “两万?”

    “是的,你如果做好了,一年怎么也要拍个五百套吧?这样算来,每套不足四十元的场地拍摄费。拍得越多也就越省钱。”

    “老严他们也都是签约的?”郝时光心里有点疑惑。

    凌沧洲仔细的说:“一样签约,咱本市和相邻的市县在我这里签约的一共四十多家,感觉我收入近百万,其实这点钱除了引进花卉、管理和更新栽培,再加上员工工资,所剩无几。我的主要收入也就是拍鸟园这块。”

    “我知道你也是很大气的人,好多人来玩也不受费。”

    “你也知道,所有持有各级摄影家协会会员证的影友进园都是免费的,就连拍鸟园都是五折,你看外省来拍鸟的很多吧?”

    “好,我知道了,相信你凌总,咱们也签个吧。”

    凌沧洲拿来早就印好并盖好印章的协议书,老郝简单一看签了字,问“可以微信?”凌沧洲一指墙上的微信收款码,郝时光用微信转上了两万元。

    “老郝,在这儿吃饭吧?”

    “我吃过了,我得抓紧去店里整理整理,我感觉压力很大。”

    “刚开始,也不要一口吃个胖子。”

    “是的是的,那好我走了”正在这时,郝时光手机响了,一边接电话,一边和凌沧洲摆了一下手,匆匆上车。刚开出几米远,又突然停车,朝凌沧洲跑来,见凌沧洲刚要进园,郝时光在后面急喊:“凌总,凌总,出事了,出事了,你看这如何是好?”

    凌沧洲转过身,迎上去“别急,慢慢说。”

    “是这样,我刚才接了门店经理的电话,和我说,都八点半了,南方来的营销策划团队还没到店。打电话还关了机,就派人去酒店催。敲房间的门没有回应,问前台,说是凌晨五点就退房了!那还不是跑了吗?这伙狗娘养的!”

    “你交费了吧?”凌沧洲关切的问。

    郝时光脸上流着汗,“他娘的,这个小个子天天给我打电话,装修的时候还到店来过两次,说是他们是全国最好的开业营销团队,费用要十万,一分都不能少。那个领头的就是小个子叫石真,团队一共七个人四女三男。他说其他六人每人费用一万,他自己辛苦费只要四万,保证开业三天给拉一百个订单。如果完不成,退百分之五十的费用。我和他签了协议,就把款付清了。昨天开业才订了二十多单,我就有点着急,晚上请他们吃饭,还向我保证说今天就能把订单做完。没想到这伙狼心狗肺的竟然偷偷跑了!你看看,怎么办?凌总?”

    “老郝,这个事情,我要知道就不会让你找他们,十万哪!,不是小数目。他们就是不跑,你就不想想,这一百套的利润基本让他们套走了,你这是寅吃卯粮,透支了客户源,不合算的。既然这样了,我看追回有难度。这伙人精明的很,就是报案怕也不了了之。吃一堑长一智,抓紧改变经营策略吧。”

    “你说的也是,我抓紧回店,看看具体情况。”郝时光说完,匆忙开车离开。

    郝时光回到店,和店里的几个人一合计,对外不要说出去,让人知道了笑话,抓紧更改策略。

    郝时光气急败坏地道:“去她娘的八八折,我们直接打出开业七折,交一千元送羽绒被;交两千元送洗衣机;交三千元送彩电,以此类推,交的越多送的越多。我就不听没有人来!”

    又让前台去买套音响,放在门口,循环宣传。安排好以后,郝时光气哼哼地去城关派出所找熟人咨询去了。

    天刚微明,古城平遥街道上静悄悄。

    郭沫愚扛着三脚架,提着摄影箱,姜楠背着化妆包,赵娜抱着一袋衣服,从酒店出来,沿着西城墙下的凤仪门进了古城。

    在酒店里,姜楠和赵娜两个人都换上了带来的民国学生装,把头发梳成两只小辫儿扎在两边,韵味十足。他们先登上西城墙,看远处淡淡薄薄的流雾把天际和古城连接在一起,街巷的红灯笼还在闪烁,静怡的古石板路上,已有早起的人在行走。郭沫愚让赵娜独倚阑干,眼望古城,使用闪光灯做了一下补光,转动着姿势,拍了一圈,接着又给姜楠换着动作拍了一阵。

    晨曦静好,东方渐红。郭沫愚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镜头朝东取景,此时已霞飞如焰,太阳微微露出,前景上姜楠和赵娜,侧身相向,古城的房顶已披上了金辉,构图已好,郭沫愚“啪啪”摁动了快门,戳取得古城如画,人入画中。融合了岁月,穿越了时空,真是美极了。

    从古城墙,拍到古街古巷,这会儿人少天凉,正是拍照的最佳时间。来到一个古民居,穿过一个月亮门,踏着木楼梯上到楼。精雕细刻的窗户打开一扇,赵娜凭窗而立,你看她:才下眉头,好似千年的转身;迷离的眼神,又如吹着凉意的一股微风,让人惜爱。郭沫愚轻轻按动下快门。

    借着楼,两人脱下学生装,赵娜换上了自己的白色连衣裙,姜楠则穿上了更加明快的淡黄色连衣裙。两人互相解开辫子,赵娜扎成马尾,姜楠随意披在肩后。

    三个人转到县衙,姜楠说:“我听刚才那几个游客说,还有县官升堂表演呢!”

    “好玩吗?咱等着看看吧?”赵娜显得很高兴。

    “可以,等看完咱们再吃饭。”郭沫愚说完,去买来三只雪糕,在树荫下吃着。

    看完表演,肚子在咕咕叫。三个人走到一家小店,每人来了一碗地道正宗的山西刀削面。

    吃完饭,已是十点多,太阳火辣火辣地蒸腾,郭沫愚让两人带着三脚架回酒店休息,自己又到东城墙下拍民俗去了。

    等到下午四点多,躲过了正午的阳光。三人再进来古城,轻装上阵,只有郭沫愚拿着把相机固定在台上的三脚架,从西大街拐入北大街,在拱极门(北门)出城,来到朱题写平遥古城的石碑前拍照留念。

    郭沫愚给姜楠拍完,又给赵娜拍的时候,姜楠正在转着圈录视频。一辆越野在不远处朝停车场驶去,这时一个拿着三角架,台上固定相机的人,相机被车瞬间挂蹭到了地上,正好被姜楠录进了手机。

    车立刻停住,拿三脚架的人一把抓住车的后视镜,叫到:“你这人怎么开车的,你下来看看,我的相机被撞碎了,陪我!”

    车上下来一位身材魁梧,一脸书生气的年轻人:“我走的这么慢,你又离我这么远,怎么会碰到你?”

    “你看看再说!”被撞的人朝车下一指。

    开车的人,蹲下,从后轮前面拿出带着相机的三脚架,只见镜头断了两截,前面一截掉了下来。

    郭沫愚也朝这边走来,从后面一看是“鲁a”牌照,知道是省城济南的车,就有了一种亲切感,到跟前拿过被碰的相机一看,是一台八成新的佳能“无敌兔”,带着一只24-70的一代恒定光圈镜头,镜头的白色金属底座还连在机身上,固定镜头的螺丝拔出来,前段掉了下来。

    郭沫愚给试了试相机,说:“相机没事,镜头只是螺丝松了,上好就行了。”

    摔坏照相机的人,一把抓住郭沫愚的衣衫恶狠狠地说:“你要找事吗?识相点!”接着把手一松,又朝前一送,把郭沫愚推了一个趔趄。

    郭沫愚把三脚架一举:“你想干什么?”对方也把三脚架一举,周边几个看热闹的人,“嗷嗷”怪叫。

    姜楠一把把郭沫愚拉出来,朝边上挪开几步,把手机录的视频打开让郭沫愚看:只见镜头歪在一边,离车还有一定距离,快速把三脚架推进了车下。郭沫愚忽地明白了,这是遇到碰瓷的了。

    这边碰瓷的人,正对着“鲁a”驾驶员嚎叫:“要么赔我相机,要么就是一万块钱,少一分也别想走!”边上还有一个帮腔的说:“这个人是聂(摄)影协会的聂(摄)影家,他的相机是专业的好几万!”

    “鲁a”车上下来一个白净的女士,接过话茬说:“都别生气,你看看能少赔点吗?”

    这时,郭沫愚拿着姜楠的手机靠过来:“一分钱也不赔,他这是碰瓷,我这里有证据!”说着举了举手机。

    碰瓷的人指着郭沫愚:“你,你--”说不出话来了。

    郭沫愚一看他心虚了,又说:“你什么?是报案呢?你还是滚到一边去?”

    碰瓷的人一下软了下来,“这位大哥,咱都是在摄影圈里混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给我顿饭钱行不,一千块钱!”

    郭沫愚冷冷一笑:“你还好意思‘摄影圈’,我看你把摄影圈丢尽了,别不要脸啦!你最好一句话别说,悄悄地走!”这个碰瓷的人让同伙拉了一下,转眼不见了。

    “鲁a”司机过来一把握住郭沫愚的手,用另只手拍着他的手背:“谢谢您!感谢您的正义之举!我叫宋恩平,在山东省文化旅游厅工作”又指着身边的白净女士说:“这是我媳妇,叫夏冰冰,在省试验中学,咱加个微信,后会有期。”

    郭沫愚“哈哈”一笑,一指车“我早就看到了。我也是山东人,叫郭沫愚,原来在电力公司工作,现在下海开图片社。”并指着身边的两人介绍:“这位是图片社的化妆师,姜楠;这是我侄女赵娜,在读高三。”

    “老乡见老乡呀,你们也是来旅游?”宋恩平问。

    “我是昨天来的,明天还没考虑好再去哪儿呢。”郭沫愚答。

    “今晚我请客,好好聊聊。”

    “我请吧,给你压压惊。如果没住下,就到我们住的酒店吧。”

    于是五个人挤在一辆车,去了顺城北路。

    宋恩平执意请客,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五个人就近在顺城路吃过晚饭。回到酒店,宋恩平又让前台给调了一下房间,让三位女士住了一个三人套间,另外他力邀和郭沫愚住在一起,好好聊聊天。

    宋恩平老家是青县,和海西相邻。他父亲是海西市秋水中学的老师,现在已经退休在老家居住。他并且是在秋水读的高中,后考入山东大学的。

    宋恩平很健谈,爱好摄影,也是省级摄影家协会会员。两人又有着共同话题,天南海北聊到凌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