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地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 占排长领着他去见一个人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是一次“批斗“大会。

    三人上台作检查。

    主席台上,连长宣布了发言顺序。

    指导员黄金波作检查,像朗诵诗,也像演讲。

    高粱峪作检查,把自己说成罪人,有污点的人,坏了单位形象。

    吴家豪作检查,内容少,很直接,开门见山,立行立改。

    主席台上的其它人没有发言。

    会议很快结束了。

    本来,高粱峪作退学处理,却作了检查。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没有问,吴家豪也没有说。

    不过从这件事之后,吴家豪比高粱峪好像矮了一辈,常常主动到班级和他来拉话。

    班级同学对吴家豪嗤之以鼻。

    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粱峪还是粱峪。

    十六班还是那个十六班。

    转眼秋叶落尽,雪花漫天飞舞。

    粱峪这天收到一封来自南方士官学院的信。

    占排长那苍劲的字迹,让粱峪觉得他就在眼前。

    占排长说,

    “你到军校报到不久,我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我被调入这所院校任专业教员。”

    “你走了之后,连队发生很多变化,连长被提拔为副营长。白志强副连长转业回了地方。”

    “任恒旭班长、段显刚和王强已经复员。”

    翻到第二页。

    “你是我接来的兵,我一直很看好你。希望你珍惜军校生活,希望你三年军校能够脱胎换骨。”

    高粱峪看着排长说的话,血液上涌。

    “下面,我给你介绍个人,你要拿出时间专门去拜访他。”

    “这个人已去世三年多了,不过在你们那儿,可以找到他。”

    粱峪不解。

    “从你们中队出门向右,顺着林荫路走到头再向右拐。”

    粱峪知道那是学院的图书馆。

    “上二楼,你就能见到他。他会跟你说很多你想要的话。他会告诉你三年军校生活如何度过。他传递给你的信息远远超出他的事迹。”

    看来排长对这里非常熟悉。

    高粱峪按照排长的引导,来到了二楼纪念厅。

    今天是周六,二楼大厅早有参观的人。

    有着军装的,有着地方服的,三三两两,进进出出,大厅有绕梁的舒缓音乐。

    这是一个人的纪念馆,纪念馆占据了整个楼层。

    这个人,粱峪早就知道。

    这是一位团参谋长,为救战友牺牲。

    顺着英雄的轨迹,粱峪走近了他。

    不难发现,这位英雄一直在基层。

    在基层的各个岗位上,他都是尖子。

    他在这所院校深造过三年,是高级军事专家们器重的炮兵尖子。

    在他的毕业鉴定上被写上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研究军事痴迷,短短的生命里程中撰写了70篇军事学术论文。

    有的研究成果,在全军属于首创。

    一个来自基层的普通军官,被全j最高级别的多个研究所吸纳为会员,先后四次参加全j性的学术讨论会。专家、教授、学者和首长对他都有评价,称他是“出色的炮兵指挥人才!”

    这是一个充满忧思和责任、智慧和才华的探索者,一个对军事科学未知领域的挑战者跃然纸上。

    可还是让人不理解。

    不理解,这位高干子弟,却始终过着俭朴的生活。

    寝室不足十平米,两抽屉桌子,油漆脱落。

    旧暖瓶竹壳的。

    刷牙缸是英雄多少年前当连长时得的奖品。

    黄军被洗得发白。

    包着衣服的枕头包,陪他度过了军旅生涯20多年!

    绒衣绒裤当战士时发的。

    蓝色腈纶线衣,领口、袖口多处开线,留下了缝缝补补的针脚。

    改革开放十几年了,人们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他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艰苦朴素,生活低水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和敬仰!

    他不会生活,不懂生活吗?

    看来还不是。

    从他留下的物件上看,他兴趣和爱好广泛,创作歌曲,发表文章,带兵种菜,养猪喂鹅,老一代军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他身上延续,在他身上闪光。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在3八岁的时候停止了跳动。

    遗体告别,上千人送行。

    他的形象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多年轻啊!

    梁峪不是好动感情的人。

    不经意间,他的眼泪噙在眼里。

    粱峪回信谈了自己的感受。

    排长二次来信说,

    “粱峪,说要感谢,还真要感谢前年的海湾战争,是海湾战争给我们国民上了一堂及时的国防课。科威特百姓富得流油,可他们没有一直强大的国防军,丧失戒备,一夜之间从天堂坠入地狱,百姓成了四处逃难的灾民。”

    “有的青年人只看到了发达国家如何生活的富足,却忽略了这个民族的奋斗史。因此在今天对职业选择上,我们愿意付出多少,而你前些天看到的这位英雄,却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利益融为一体,不管个人吃亏,只顾如醉如痴地把热血奉献在火红的军旗上。”

    “他有一句话说的好,‘360行,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我们喜欢这一行。个人生活安逸那是小家庭的事儿,可我从事的职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一个人有幸之年不为国家军队做点儿事儿,还有什么意思呢?”

    排长摘录了英雄的话,让粱峪仰面沉思。

    排长说,

    “论知识结构和受过的系统训练,这位英雄没有你们现在的条件好,可他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态度,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精神,正是你们所缺失的。”

    粱峪入学这么长时间以来,有过兴奋,也有过迷茫。

    在英雄面前,他觉得自己是多么地渺小。

    他对自己和队干部之间所产生的纠葛是多么可笑。

    有那么多的时间,正在被白白地浪费。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还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

    从那一刻起,粱峪头脑变得清晰了,内心也变得更加坚定和执着了。

    日新月异,时光如织。

    他的身影穿梭于训练场和兵器室之间。

    他的思绪常常沉思于图书馆和荣誉馆的长廊里。

    转眼时间来到了第三年。

    雁山脚下的早春乍暖。

    五所军事院校在这里进行联合演习,成千上万的兵马集聚沙场。

    他们分路集结,深挖掩体。

    指挥中枢,呼叫连连。

    战机俯空,呼啸而过。

    擎天利剑,火炮齐鸣。

    隆隆装甲,遮尘遮日。

    神速步兵,集团冲锋。

    红蓝双方,激战交错。

    检验千万名学子学习成果的大战在大雁山区紧张进行

    。。。。。。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

    终于在第四天硝烟散尽,尘埃落地。

    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联合军演总结大会,在空旷的沙堆上隆重举行。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各路人马,集聚于此。

    各路兵种武器装备,一字排开于方队的后侧。

    雄伟的雁山,回荡着上万名学子震耳的吼声。

    高粱峪所在的队伍,紧挨着通信学院方队。

    女兵们身着迷彩,挺胸抬头,英姿飒爽。

    “粱峪!粱峪!”

    身后的通信兵学员,有个女生在叫他。

    高粱峪回头看,有人正在向他扬着眉毛,挥着手,还弩着嘴。

    高粱峪一看,有那么多双扛红牌的女学员的眼睛都在看着自己,脸都红了。

    一个不认识,正要回头。

    那个挥手的也不认识。

    “高粱峪,我在这,我是梅花!”

    那个挥手的女学员已经把上半身探出了行列。

    “梅花?”

    不可咋地,是她,真的是梅花,只是这身迷彩穿在她身上穿的有点臃肿,没看出来。

    是梅花先认出的高粱峪。

    俩个人前后相距七八个人的位置,说话能听见,不算违规。

    只是高粱峪不能再回头了,主席台上的首长们,对台下的每一个的动作都一清二楚。

    看来梅花的胆子比高粱峪大。

    她继续说:“我在xxx通信学院xx队,别忘了给我写信!”

    粱峪平时记忆力不好。

    可这次他记住了。

    归队后的第二周,就接到了梅花的回信,

    “没想到咱俩在雁山演习相遇,这是上天给我们的缘分。”

    她说,

    “于大庆给首长开小车,已经直接提干了,在教导大队培训一年,现在少尉军衔都扛上了。”

    对于大庆提干的事,是粱峪意料之中的事。

    他叔叔是部队的大领导,他本人又经常在首长身边,好机会应该可大庆先来。

    这个粱峪能理解。

    梅花又说,

    “高粱峪你变了,变得像个爷们了,就是胆子还那么小。”

    还说,

    “当年咱公社一起入伍的共17人,17人中就咱俩儿考上了军校,毕业时争取分到一块儿。”

    梅花先后来了好几封信,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梅花的来信,让粱峪很高兴,也很充实。

    不过,赵月最近的来信却很少。

    以往,是粱峪两封,她回一封,现在是粱峪五封,才能勉强收到赵月一封。

    不过,粱峪也理解。

    因为近些年,她们的企业效益受市场影响,越来越不好。

    企业领导不把厂子当家过,销售员卖出去的货很多,但回款却很少。

    有的回款已经流入个人腰包。

    上上下下,人浮于事,一个国企一天不如一天。

    赵月早就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命运,又无力改变。

    情绪很低落。

    一个始终处于战斗状态的赵月,一下子不知道下一步往哪走。

    粱峪对赵月的处境很是担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上一章